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绝地反击,令俄罗斯失去最大市场,如今追悔莫及
要说我国在科技领域最让外国人惊掉下巴的,还得数咱们在航空发动机上的绝地反击。当年那些捂着技术当宝贝的西方国家,现在看着咱们自主研制的航发装上歼-20,心里那滋味别提了。特别是俄罗斯,眼瞅着咱们从客户变成竞争对手,令其失去最大市场,如今早已追悔莫及。
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,咱们空军的心脏病可没少被卡脖子。从苏联进口的二手发动机,寿命短得跟兔子尾巴似的,维护起来比伺候祖宗还麻烦。
那时候军工人心里憋着一股劲:再这么下去,战机上天都得看人家脸色!1986年涡扇-10立项时,西方媒体冷嘲热讽的标题一度令人愤怒:"中国想造大推力航发?简直是拿洛阳铲挖核弹!"
可咱们科研人员硬是憋着股气,在太行山深处闷头一干就是30年。你知道涡扇10B最牛的是啥吗?不是14吨的加力推力,而是它能顶着40度高温在试车台上飙出2200℃的涡轮温度!
这温度能把钢板烧成水,咱们的工程师愣是啃下了材料、涂层这些硬骨头。现在涡扇10C的寿命直接翻倍到3000小时,跟俄罗斯最得意的AL-31F比也差不了多少。
要说这航发突破最解气的,就是让俄罗斯彻底丢了咱们这个超级大单。以前买AL-31FN得排队等配额,现在人家追着要卖给咱们最新款,咱们还得挑三拣四。
苏-35配套的117S发动机,俄罗斯开价1500万美元一台,比当年翻了两番都不止。现在咱们歼-16换装的涡扇10B,成本连三分之一都不到,这账算得俄罗斯军工集团都直跺脚。
现在的莫斯科航展上,中国展台的涡扇15模型被围得水泄不通,俄罗斯专家边看边摇头。这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,专门给歼-20这种五代机准备的。
以前是咱们求着买苏-57的"产品30"发动机,现在却是人家反过来想搞技术共享。个人认为,这技术自主就跟练武功似的,靠化缘要来的秘籍是永远成不了高手的。
其实俄罗斯真该后悔两件事:一是当年没趁咱们虚弱时多卖点技术,二是现在不该把中国当冤大头。咱们涡扇15总师张绍英院士更是直接表示:"当年拆解AL-31F时,每个螺丝钉都编号拍照,现在咱们的零件精度超过他们两倍!"
这就是技术代差的残酷,当年咱们拆人家的发动机,现在人家拆咱们的无人机都未必能仿制的出来。
如今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都装在运-20上面了,听说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已经在搞全尺寸试验。等咱们六代机出来那天,俄罗斯那点航发技术优势怕是连零头都剩不下。
科技竞争就跟马拉松一样,前半程偷懒的,后半程连人家车尾灯都看不见。咱们军工这三十年卧薪尝胆,终于让"中国心"在蓝天上自由翱翔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