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得知刘志丹等将被处决,毛主席大怒: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
1935年10月,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跋涉,终于抵达陕北。当听到刘志丹派人前来迎接的消息时,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。
当时,毛泽东并不了解情况,刘志丹和其他一些人正因被指控“与国民党军队暗中联系,属于右派和反革命”而被关押,面临死刑。
1935年10月6日,刘志丹、高岗、张秀山等陕北的党政军高层人员遭到拘捕。紧接着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红26军和陕甘边地区的干部就有超过200人遇害。这一系列事件令人震惊。
刘志丹在彬县监狱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,期间遭受了严酷的折磨。尽管如此,他始终坚守信念,没有向压力低头。审讯人员对他的态度感到极度不满,很快便给他定罪,并下达了处决的决定。
当毛主席了解到刘志丹等人的处境后,他深感忧虑,立即下达了明确指令:“立即停止抓捕行动,确保人员安全。”
毛主席刚到甘肃没多久,就听人提起了刘志丹。当时,刘志丹已经被抓了四天了。
1935年10月7日,陕甘支队的战士们成功跨越了六盘山。仅仅三天后,即10月10日,他们顺利抵达了甘肃省镇原县北部的三岔地区。
抵达三岔时,毛主席的住所被安排在街道北侧的一座天主教堂。这座教堂采用土木混合建造,共有三间房,墙体由精细打磨的砖块堆砌而成。
听到这个喜讯,康健民、高锦纯和刘约三都兴奋不已。经过讨论,他们一致决定以刘志丹的名义致信毛主席,传达他们对红军和毛主席进驻陕北的热切期盼。
刘约三迅速完成了信件,随即与李志俊等人一起,带着信件前往三岔,成功与陕甘支队取得了联系。
听到哨兵喊停,刘约三迅速拉住缰绳,高声回应道:“我们是刘志丹派来的,有重要信件要交给毛主席!”
刘约三话音刚落,李志俊紧接着表示:"我们是为了迎接毛主席而来的!"
得知情况后,守卫迅速向上级报告。不久,在毛泽东的指示下,刘约三和李志俊等人被带到毛泽东的住处。
刘约三见到毛泽东时,从衣服内层取出一封信,郑重地呈递给对方。
毛主席接过信件,迅速浏览完毕,随即走出房间,高声宣布:“有好消息!刘志丹同志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信件!”
没过多久,住在附近的周恩来、彭德怀、张闻天和王稼祥等人就赶到了毛主席那儿,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事情。
当晚,周恩来亲自部署,将刘约三等人安置在老年队过夜。尽管彼此并不熟悉,但同志相逢的喜悦让大家精神振奋。睡意全无,众人与刘约三畅谈至深夜。
10月11日,陕甘支队抵达老爷山,与红26军骑兵团成功汇合。毛主席对此感到十分欣慰。
10月19日,毛泽东抵达陕北的吴起镇,并在洛河东岸的新窑院安顿下来。
刚到吴起镇没几天,毛主席就听说了刘志丹被抓的消息。这件事在毛岸青和邵华共同撰写、毛新宇和刘滨整理的《我们的父亲毛泽东》一书中有详细记载。
在吴起镇期间,父亲得知陕北的革命领袖刘志丹因“左”倾路线的错误被关押,遭受了严酷的折磨。不仅如此,刘志丹的妻子和他们年仅五岁的女儿也被迫加入劳改队伍。刘志丹的处境极其危险,随时可能面临枪决或被活埋的命运。
当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,他马上发出指令,要求停止执行死刑并暂停逮捕行动。他还派遣了王首道、刘向三和贾招夫作为中央代表前往瓦窑堡,接管当时被激进冒险主义者掌握的保卫局。
当天,在发出“暂停执行死刑,停止抓捕行动”的命令后,毛泽东接着表示:
处决人不能像割韭菜那么简单,韭菜割了还能再长,人死了就无法复生。如果我们误杀了革命同志,那就是严重的错误,大家必须牢记这一点,要谨慎行事。我们刚到陕北,虽然了解的情况不多,但我发现当地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,对革命道理理解得很透彻,陕北红军的战斗力也很强,苏维埃政权能够稳固地维持下去。我相信创建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都是党的优秀干部,请大家放心,中央会妥善处理这个问题。
在王首道一行人出发之前,毛主席特别叮嘱道:“务必谨慎行事,深入进行实地考察,绝不能草率处理。”
多亏毛主席及时干预,刘志丹才得以幸免于难,避免了在"肃反"运动中遭遇不测。当时的情势十分危急,如果不是毛主席的明确指示,刘志丹很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被错误地清除。这场政治运动本意是清除党内异己,但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偏差,导致许多无辜同志受到牵连。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不仅保护了刘志丹,也体现了他对革命同志的关怀和对革命事业负责的态度。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毛主席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智慧和领导魄力,为革命事业保存了重要力量。
11月,刘志丹终于获释。关于他出狱时的具体情况,他的妻子同桂荣后来回忆道:
志丹刚到家,身上还带着监狱里留下的伤。贞娃见到很久没见的父亲,立刻冲上去抱住他,边哭边说:“爸,蛮娃因为吃药中毒走了,我好想弟弟!”
同桂荣提到的贞娃,其实就是她和刘志丹唯一活下来的孩子刘力贞。那时候,刘力贞说了那些话后,刘志丹“直挺挺地站在那儿,一手搂着贞娃,另一只手死死抓住炕沿,眼泪一滴滴落在女儿脸上”。
那天,刘志丹目睹妻子同桂荣因极度悲痛而瘫倒在厨房角落,心如刀割。
尽管革命之路艰难,他忍着牢狱之痛,扶着妻子上了炕,一边替她擦泪,一边开导:“桂荣,别太难过。革命就得付出一切,甚至生命和亲人。只有勇敢抗争,彻底打倒敌人,咱们才能迎来自由和幸福……”
鉴于西北地区"左"倾错误导致的无序抓捕和处决现象愈演愈烈,周恩来认为有必要召集一次重要会议,深入探讨遵义会议尚未明确解决的重大政策问题。这次会议旨在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进行全面分析,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做出具体部署。通过集体讨论,希望能够纠正"左"倾错误,稳定西北局势,为革命事业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。
毛主席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,就指出:“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‘围剿’还没被彻底打垮,眼下最紧要的是赶紧部署新的军事行动。我们很快就要奔赴前线,中央机关也得搬到瓦窑堡。至于政治问题,以后再谈。”
12月13日,毛泽东抵达瓦窑堡。之后,他与周恩来分别会见了刘志丹。
周恩来见到刘志丹后,首先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感激:“你经历了这么多艰难,我们真心感谢你建立了这片根据地,让中央有了立足之地。”刘志丹听后,情绪激动地回应:“多亏了中央,我才得以获救。”
次日,周恩来陪同刘志丹去见毛泽东。一见面,毛泽东就感慨地说:“你们陕北的同志们受苦了!”
听完毛主席的讲话,刘志丹深受触动。他满怀感激地表示:“多亏了党中央和毛主席,陕北和我们才得以转危为安。现在中央到了,一切问题都能顺利解决了。”
此后,刘志丹放下个人成见,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。关于这一点,他的女儿刘力贞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了这段经历。
父亲刚从牢里出来,身上还留着受刑的伤痕,可他脸上却挂着笑容。他没顾上歇口气,立马就忙活起来。白天开会,晚上点着麻油灯赶文件。母亲让他歇会儿,他却说:“事情紧急,不能耽误。”没过多久,他就跑到乡下去招兵,忙着组建红二十八军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