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有出息的人,很少联系兄弟姐妹,也尽量不和父母一起生活
文学家柳宗元,写了一种叫蝜蝂的小虫子。
蝜蝂爬行走路,一路上看到能搬动的东西,就放在背上。
走着走着,它疲惫不堪,却不愿意放下重物,终于累死了。
古人劝导:“力微休负重,人穷莫入群。”
事实上,不管一个人的力量再大,都不要负重前行,而是习惯轻装上阵。
在所有的负重之中,感情债是最重的,一旦你拿起,放不下,麻烦、痛苦就接踵而至。
以此类推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家庭规律:真正有出息的人,很少联系兄弟姐妹,也尽量不和父母一起生活。
01
单飞,求发展。
作为70后,对于背井离乡,有很深的印象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很多年轻人在老家,靠种地、伐木、卖菜等为生。
山里有很多的粽叶、野果等,都可以创造收入。
但是家庭的总收入并不高,毕竟任何一个门路,都是短期的,也受市场波动影响。常常是一担青菜,到集市上都无人问津。
我们成年之后,一咬牙,就离开老家,和父母距离几百里,兄弟姐妹也走散了,在不同的城市发展。
经过多年的论证,我们发现,一个人在外地混,一开始是很难的,没有人脉,也不熟悉环境。但是混几年之后,形成了新的圈子,也有了获取利益的渠道。
就是在厂里打工的人,月薪几千,也比在老家好很多倍。
很多70后,在异乡扎根,娶妻生子。我们的儿女,也在异乡读书,成长。家境,慢慢好起来了。
我们用实践,验证了两句话。
第一句,家贫走四方,望族留原籍。
第二句,牛羊喜欢合群,老虎狮子独行。
一个人长期在低层次的群体中,会拖累自己。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,也没有办法带动一群人致富。你可以带动一百个人,也难以带动一万人。
类似逻辑,放到一个家庭里,也对。
你要是带着兄弟姐妹、父母一起致富。他们的层次和你不同,也没有好的技能,拖垮你的可能性很大。比方说,你开工厂,弟弟管钱,但是弟弟不懂会计知识,就会误事。
你一狠心,自己混得再好,也不拉着大家一起干。久而久之,你就越飞越高,不再估计家人会飞多高了。
02
距离,保平安。
很喜欢一段话:“一个美满的家庭里,一定有睿智的父母,他们懂得分寸,知道进退,该说就说,不该说就沉默。”
如果一家人总是在一起生活,打包处理。那家庭矛盾特别多。毕竟,谁家的锅底,都有灰尘。
《菜根谭》里,还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炎凉之态,富贵更甚于贫贱;妒忌之心,骨肉尤狠于外人。此处若不当以冷肠,御以平气,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。”
能够伤害到你的人,往往是你身边的亲人。他们表面上希望你好,但是内心深处,不希望你比他们更好。
一些亲人,对你知根知底,要害你的话,就能够精准施策,让你防不胜防。
在东汉末年,刘表在荆州,建立了自己的势力。
如果让家业传下去,刘表也很为难。大儿子刘琦,其母亲过世很早,不被刘表厚爱;小儿子刘琮,仗着母亲蔡氏的实力,被刘表厚爱。按照祖辈的规矩,又应该立嫡子为继承人。
刘琦知道父亲的意思,也怕父亲过世之后,被继母蔡氏迫害,就主动请求,到江夏任职。
刘琦偏安一隅,远离政治中心,却平安了。
类似的情况有很多。比方说,春秋时的柳下惠,在鲁国做官,其弟弟盗跖无恶不作。柳下惠就和弟弟断交,避免被恶事波及。
一家人在一起,就像几只刺猬一样,抱团取暖不成,还互相伤害。保持距离,虽然寒冷,但是伤害没有了,大家也平安了。
03
自立,算爱家。
也许很多人认为,有出息的人,不把父母带在身边,不常接济兄弟姐妹,这是不孝顺。
其实不对,家庭的感情,最好是“平平淡淡”。
把父母带到外地去,父母年纪大了,难以适应。城里的车水马龙,让父母很陌生,不敢走路。
父母到很远的地方,水土不服,就更加麻烦了。
只要父母还可以生活自理,那就能好好过日子。他们的地盘,他们做主,不碍事。
兄弟姐妹,在自己喜欢的城市,能够混一碗饭,也不错。
我们这样想:每一个人都好好的,没有出乱子。这就带来了大家的福气。
我们对亲人冷淡,还有另一种意义:“逼着那些好吃懒做的人,自己去觅食。独立起来。”
如果每一个人都自立了,那么大家庭自然红红火火。
俗话说:“一粒老鼠屎,毁掉一锅粥。”
家中出现一个百般依赖亲人的人,都不得了。你要是对他教育,拉扯,他就赖上你了。
你对他不理不睬,他一咬牙,也会去打工。多年后,他会感激你。
04
农村有句土话:“客留三天讨厌,鱼放三天发臭。”
一家人相聚,也就是头三天,大家嘻嘻哈哈,互诉衷肠,感情特别好。一旦长期相处,这感情就变卦了,勾心斗角,互相白眼,都来了。
因此我们处理家庭关系,就应该是过年过节相聚,平时各自安好;遇到急事就帮一把,平时也表示爱莫能助。
做人,勇敢地做自己,丢掉对原生家庭的依赖,也不要原生家庭里的几个人赖上你。
做人,能有合群的智慧,更要有单飞的精彩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陪图来源于网络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