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执法记录仪遇上 AI,基层警务迎来哪些变革?

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7小时前 阅读数 0 #科技

在科技浪潮席卷社会治理的当下,传统执法记录仪正经历一场从 “单兵记录工具” 到 “智能执法中枢” 的深刻变革。由广东警官学院与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联合打造的 5G AI 智能执法记录仪,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执法全流程,不仅破解了基层警务的现实痛点,更构建起 “科技赋能执法、数据驱动治理” 的现代化警务模式。

一、AI 驱动执法交互:从 “机械记录” 到 “智能对话” 的飞跃

在传统的执法场景中,民警常常陷入 “不敢说、不会说、说不好” 的沟通困境。而这款 AI 执法记录仪搭载的多轮对话交互系统,宛如民警随身携带的 “智能法律顾问”。面对复杂警情,民警可以连续追问,设备凭借语义理解技术,迅速关联法律条文与实战案例,实时生成精准的应答策略。比如在矛盾调解现场,民警只需提及关键词,设备即能快速匹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相关条款,并提供沟通话术指导,使执法语言从 “碎片化” 迈向 “体系化”。

更关键的是其动态信息修正能力。民警能够随时补充现场细节,设备即时调整应对方案,有效规避因信息偏差引发的执法疏漏。这种 “人机协同” 模式,促使执法过程从 “经验主导” 向 “数据支撑” 转变,显著提升了一线处置的规范性与精准度。

二、AI 提升执法效率:从 “事后追溯” 到 “现场闭环” 的蜕变

AI 技术的深度嵌入,使执法记录仪进化为移动的 “智慧办案终端”。借助语音识别与大模型算法,设备能够将现场询问对话实时转录为文本,并精准提取案件关键信息,一键生成标准化电子询问笔录。配合便携打印设备,当事人可现场确认签字,彻底颠覆了 “带回派出所处理” 的传统模式,大幅缩减单案平均处理时间。

在数据流转环节,设备采用国密二级加密芯片与公安专网卡,保障音视频、文书数据的加密传输与安全存储,同时与接处警监督中心无缝对接,构建起 “采集 - 生成 - 审核 - 归档” 全流程留痕的闭环。这种 “即时化、规范化” 的信息报送机制,不仅减轻了基层台账负担,还借助 AI 智能分析实时预警执法风险点,推动警务管理从 “被动响应” 迈向 “主动预防”。

三、AI 革新执法培训:从 “集中授课” 到 “随身学习” 的转型

传统执法培训受限于时间与场景,民警难以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战能力。该设备创新性的主动式学习系统,通过场景化问答模式,将法律学习融入日常执法实践。例如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,设备可模拟当事人常见质疑,并同步推送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条文解读与类似案例,使每一次出警都成为 “沉浸式培训”。这助力警员在短短 3 个月内成长为执法专家,轻松应对执法考核。

针对不同警种的多样化需求,设备支持个性化身份设定。交警、海警、禁毒民警等在开机时可选择对应模式,系统随即自动调用专属 AI 模型与数据库。这种 “定制化赋能” 避免了通用型系统的信息冗余,优化系统资源分配,真正实现 “千人千机、精准适配”。

从广州白云区、海珠区的试点反馈来看,AI 执法记录仪已展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。民警执法语言规范度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,涉警投诉量明显减少,获得基层民警的广泛好评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设备内置的心理智能舱模块,通过危机谈判模拟与情绪疏导功能,为一线警员配备 “随身心理教练”,有效缓解职业压力,这在当前全国警务装备中尚属首次创新应用。

当执法记录仪超越简单的 “摄像头” 职能,集成 AI 大模型、5G 通信、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,成为智能终端时,其背后映射的是科技与法治的深度融合。这种变革不仅赋予基层民警 “能力延伸”,更以技术理性重塑执法温度,为平安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。在 AI 赋能下,智慧警务正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,绘就 “科技强警” 的宏伟蓝图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深圳市达辰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专注于智能执法设备、生物识别、智能交通等领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