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湿不能忘记健脾,一个广为流传的祛湿名方,可让你不做“湿人”
古人言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,春季是个多雨的季节,而雨水变多了,空气里的湿气也自然会增加,在此情况下,祛湿这件事就应该陆续被我们提上日程,说到体内湿气过重,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,绝大多数深受湿气困扰的人都会感觉一天到晚昏昏沉沉、难以提起精神。
与此同时,自身食欲也会明显减退,消化不不良可谓是生活常态,有时甚至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,此外,体内湿气过重,还会导致皮肤出油、头发出油,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掉发等症状,诸如湿疹、舌苔厚腻、舌边有齿痕等表现,或都与湿气息息相关。
那么,身体里的湿气过重,究竟该如何缓解呢?其实,在中医体系中,具有祛湿之效的良方有很多,比如张仲景的五苓散、《和剂局方》里的参苓白术散等,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却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祛湿名方,且在清朝时就已经被广泛使用,它就是四神汤。
四神汤这个药方的组成也很简单,仅含四味药材,也可以说是四种食材,分别是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(或薏苡仁),将这些药材煮水或打成粉末后服用即可,其中,芡实和薏苡仁可以二选一,当然,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酌量加入一些其他药材。
方中的茯苓是一味祛湿要药,它还具有健脾的能力,能够通过健脾来将湿气化解,茯苓生长在松根之下,松树四季常青,茯苓抱着松根生长,自然而然地也就吸收了松柏的灵气,因而也被称为“四时神药”,茯苓能够将人体内的水湿吸附,进而促使小便通畅,然后再将水湿化解。
薏苡仁也具有很好地祛湿功效,可以帮助脾胃运化水湿,不过,薏苡仁本身具有寒性,所以,医家常用的大多是炒薏苡仁,这味药材在经过炒制后,会具有焦香气味,焦香入脾,反而更容易被脾胃接受。
在中医里有一句话,即“诸湿肿满皆属于脾”,湿气虽然有内湿和外湿之分,但不管是哪一种,都与脾胃有关,脾胃若是出现了虚弱,那么水湿自然就会难以正常运化,而山药作为一类药食同源的佳品,善于健脾益气,补益脾肺肾三脏,山药得土气,所以可以健脾,对于平日里大便溏稀、反复感冒、食欲不振的人来说,就可以多吃点山药来调养脾胃。
莲子和芡实都是水生植物,具有健益脾胃的效果,可以促进脾胃的健康恢复,有助于化解体内水湿,这二者甘涩性平,归入脾仅、肾经和心经,不仅可以补脾止泻,同时还具有养心安神的效果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也有说过,“主补中,养神,益气力”,但其实在益脾肾的同时,还能除湿止带,属于治疗虚实带下病症的常用药材。
由于整个药方非常平和,因此,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,几乎都能通过这个药方来化解,清代名医黄元御在评价这个药方时,仅用了四个字,即“固本培元”,因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,脾胃健壮了,身体里的湿气自然能够有效祛除,自身正气也会随之增加。
【本图文由“神希园”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。作者周浅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