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曝光:捡到了一枚完整的霹雳15引导头,双脉冲技术会泄露吗?

海员王哥 4天前 阅读数 47 #国际

就在2025年5月9日,印度军方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,他们在旁遮普邦巴廷达地区的农田里发现了一枚“近乎完整”的中国霹雳-15E中远程空空导弹残骸。

不仅如此,他们还表示,要将这个残骸进行彻底研究并获得这个炸弹的核心技术。

印度真的可以研究成功吗?一旦成功,会对我国造成怎样的风险?

其实也难怪印度的情绪这么大,毕竟中国霹雳-15E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。

再配上自带抗干扰技能的相控阵雷达导引头,再加上能实时更新目标的通信系统,战场感知能力直接拉满。

就在今年五月初那次印巴空中对决,巴基斯坦开着咱们的歼-10CE,用这大宝贝隔着两百公里就把印度阵风战机给收拾了!

最绝的是印度飞行员到被击落都没反应过来,雷达警报愣是全程哑火,你说印度能不心动吗?

但是,这个已经是残骸的炸弹真的能有这么大的价值吗?

从现有的消息我们可以知道,这个霹雳-15E也只不过是外表看起来十分完好而已,实际上里面的核心部件早就已经被设定好的自毁程序给销毁了。

这就好比你在大马路边捡到了一辆劳斯莱斯,结果打开车盖一看,里面什么发动机,方向盘之类的零部件全部被拆了,只有一具空壳而已。

其实吧,这里就不得不夸赞中国的大智慧了。

因为霹雳-15E是要向其他国家销售的,因此中国早就对这款炸弹做了处理,就比如说射程缩水,算法材料也做了相应的简化。

不仅如此,中国的军工体系采取“研发一代、自用一代、外贸一代”的策略。

等印度费劲吧啦拆解完霹雳-15E,咱们自用的霹雳-17射程都奔400公里去了,霹雳-21更是专打预警机和航母的“大杀器”。

这就像你刚学会用算盘,别人已经用上量子计算机了,代差摆在那儿,拆了也白拆。

而且说真的,千万别高看了印度的技术消化能力。

自家研发了27年的“阿斯特拉”导弹射程不到100公里,试射7次能失败4次。

苏-30MKI组装了20年,合格率不到60%,就连仿制以色列“德比”导弹都能造出比原版重30%、射程腰斩的山寨货。

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,印度可以把残骸交给美国研究啊!

但现实是,美国自己的AIM-260导弹研发都卡在双脉冲技术上,更别说霹雳-15E的设计思路和他们完全不是一个路数。

美国《战区》网站都承认,中国外贸导弹的脱密处理相当于“逻辑炸弹”,你看着齿轮转,但搞不懂运转规则。

更何况,霹雳-15E的导引头成本只有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,靠的是中国掌握的氮化镓晶圆规模化生产技术,这种工业链优势可不是拆个残骸就能复制的。

退一万步讲,就算印度真能破解点什么,影响的也只是外贸型号。

现如今早就不是过去那种掌握一件武器就能影响全部战场的时代了,现如今打仗靠的全是体系。

巴基斯坦能用歼-10CE配合霹雳-15E暴打阵风,靠的是中国提供的整套作战系统——从预警机指挥到电子对抗,印度光盯着导弹研究,就像只学了个武功招式却没内功心法,照样被吊打。

不过吧,这件事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。

印度还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性进展就敢大肆宣扬,到时候没有研究出来或者研究出来什么残次品,受到嘲笑的还是印度自己。

恐怕到那个时候,中国的武器又得卖爆了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海员王哥

海员王哥

谢谢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