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减少超100万人!山河四省,何以至此?
继去年成为全国人口减少最严重地区之后,今年“山河四省”依旧没有摆脱这个头衔。
首先解释一下“山河四省”这个概念。
这个区域概念诞生于2023年。
2023年1月9日,由于一个关于河南网友向山东边界放鞭炮的事件,引发一系列网络互动和网友创作,进而形成了“山河四省”的网络热词。
山河四省,顾名思义,是两个“山”字打头的省山东、山西,与两个“河”字打头的省河南、河北。
这个区域历来是“华夏之中”,安史之乱前一直经济最发达、人口密度最大、科技与文化最昌盛。
然而,如今的山河四省,成为了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区。
4月14日,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:
2024年年末,河北省常住人口7378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15万人。
随着河北省数据公布,山河四省数据全部聚齐,过去一年该区域常住人口合计减少107.83万人。
其中山东省2024年减少42.8万人,减少量全国第一。河南减少30万人,减少量全国第二。山西减少20.03万人,河北减少15万人。
一年减少107万人,对于坐拥3亿多人口的山河四省来说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趋势。
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人口已经四连降,山东人口三连降。
以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节点,之后的四年也即2021至2024年,河南省人口减少156万人,山东省人口减少84.83万人,山西减少44.54万人,河北减少86万人。
过去四年,山河四省合计减少了371.37万人。
山河四省,何以至此?本号认为,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,一个是客观,一个是主观。
02 | 客观因素或者说宏观因素吧,可以一分为二来说:
第一,全国已然如此。
2021年,中国人口增量创新低,2022年正式见顶开始负增长,当年减少了85万人,2023年加速减少,减少了208万人。
2024年中国人口再度减少139万人。
在这种背景下,2023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,有20个人口在减少。2024年目前已有29个地区公布数据,已有19个地区人口在减少,尚未公布数据的宁夏、黑龙江大概率也会是减少。
人口负增长的直接因素,依旧是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。
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,死亡人口1093万人。
不过,出生人口在龙年迎来了逆转,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52万人。
其中因素本号也分析过。
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,补偿性结婚潮出现,致使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至768万对,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.5万对。
与此对应,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人,相比2023年增加了52万人。
然而,2024年的数据,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。
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结婚对数610.6万对。
结婚对数是出生人口的函数,或者说直白的,结婚对数直接决定了出生人数。
2023年补偿性结婚潮让新生儿人数久违地增加了,那2024年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新低,便意味着2025年的新生儿人口,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。
在新生儿人口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,孔孟之乡、儒家文化思想发源地的山东,也不生了。
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,山东省的出生人口与全国出生人口步伐完全一致,2016年见顶,2017年开始减少。
2023年山东省的出生人口差不多只有2016年的三分之一。去年是龙年叠加2023年疫情结束后的结婚潮利好影响,出生人口又增长了。
新生儿人口不断下滑,死亡人口不断增加,最终在2022年山东省的自然人口开始负增长。
2022年山东省出生人口68.22万人,死亡人口77.67万人,自然人口减少了9.45万人。2023年自然人口减少22.11万人,去年自然人口减少16.8万人。
也就是说,过去这两年山东省的人口减少,除了正常的自然消失外,每年还有二十多万人流到了外省。
其他三省大抵亦是如此。
山西省的出生人口,近年来的出生人口高点是在2017年,当年出生人口40.83万人,之后连续下降,2023年降至21.31万人,2024年增至24万人
在出生人口不断减少之下,山西省的自然人口从2021年开始减少,去年自然人口减少了4.79万人。
河北省过去十年的出生人口高点是2017年,当年出生人口97.58万人,之后持续跳水,2023年河南省出生人口只有41万人。
不过去年又增至44万人,去年河北省死亡人口61万人,自然人口依旧减少17万人。
河南省近年来的出生人口高点,出现在2016年,当年出生人口143万人,之后持续下滑,2020年跳水,2023年只有70万人,2024年增至76.2万人。
但去年河南省死亡人口77.3万人,自然人口依旧减少了1.1万人。
结合常住人口、自然人口变化来看,去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(常住人口变化-自然人口变化)26万人,河南净流出28.9万人,山西净流出15.24万人。
河北省去年人口净流入2万人,是山河四省中唯一有人口净流入的地区。
第二,北方人口、资金、产业、技术、科技、财富往南流的大势。
2024年数据尚未全部公布,仍以2023年的数据来参照。
2023年,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,有20个地区人口在减少,减少面积进一步扩大。其中北方省份11个,减少量排名前三的都是北方省份。
尽管在大趋势下,南方省份的人口也无法避免的开始减少,但减少规模仍比北方小很多。
这其中,与南北的产业、资本流动有直接关系。
北方人口、资金、产业、技术、科技、财富往南流的大势,是东北、山河四省接连成为中国人口减少最多地区的核心原因。
北方与南方强弱之势,纵观历史,曾几度变换。
在东晋之前,以黄河文明为主导的北方占据绝对优势。那时候,西安与洛阳,成为正统王朝定都的首选。南方还处于蛮荒地带,尤其是东瓯和南越,也即今天的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长江文明在战国时期的屈原时代,才开始崭露头角。
以长江文明为主导的南方,在历史上第
一次北人南渡,也即东晋的衣冠南渡之后,才开始逐渐与黄河文明形成并驾齐驱之势。
但是,在南宋之前,黄河文明的北方,依旧是主角。北方实力远超南方。哪怕是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国,北方的五代(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)由于占据中原之地,被周围各国视作正统。
直到北宋建立,虽然都城定在开封,但在当时,南方经济已经超越北方。苏杭的繁华已然形成。
这时候,南方人口超越了北方。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,人口多意味着财赋多、甲兵多、财力强。
元明清时代,这种南强北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。朱元璋创立明朝时,甚至把都城定在了南京,直到他儿子朱棣掌权,才迁都至北京。
打破这种格局要到清末、民国。清朝末年,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——坚船利炮——轰开了清政府封闭的大门,逼着清朝与他们做生意。
北方的天津、青岛在这种背景下强势崛起。彼时东北在沙俄、奉系军阀、日本轮番坐镇下,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20年,东北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担当。
这段时间,中国经济的重心重回北方,南强北弱再次变成北强南弱。
打破这种格局的,是改革开放。1978年改革开放,为沿海城市送来了发展东风,纷纷强势崛起。同时,管理层在南方划定了五个经济特区,深圳、厦门、珠海、汕头、海南。
改革开放,让老牌的千年商都广州强势崛起,代替了天津,与北京、上海一起组成了中国三个一线城市,北上广。后来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,成功跻身一线城市,组成了北上广深内地四个一线城市。北强南弱再次变成南强北弱。
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,则是南北差距拉大的四十多年。
改革开放,打开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思维,东南沿海先是从最基本的转口贸易做起,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。此后利用三来一补政策,大面积开展密集型劳动产业。
在这种模式下,资本进一步积累,同时也在积累技术,推动了产业走向仿造阶段,也就是山寨阶段。这一阶段,资本与技术继续积累,最终摆脱以往的复制模式,走向自主模式,新兴产业在东南沿海遍地开花。
而北方始终跟不上步调,尤其是东北,仍陷入在重工业和大锅饭的思维当中,无法自拔,产业老旧,跟不上时代发展,渐渐被南方甩开。
资本和人口用脚投票,涌向南方。
所以,我们看到,如今GDP十强城市,北方只有一个北京,其余全是南方城市。人口超千万的17个城市,南方占10个,北方7个。工业20强城市,北方仅4个,南方14个。
人口第一大省,是南方的广东。人口前十的省,7个在南方。
人口减少最多的省份,前五中有四个在北方。
人口减少最多的区域,都在北方。
大势如此,何以抵挡。更为关键的是,山河四省的产业、人口、教育都无法满足超三亿的人口的对应需求。
这就是接下来要分析的客观因素。
03 |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,则是山河四省本身经济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,新兴产业及科技产业含量低,且缺乏优质高校资源。
先说教育资源方面,山河四省合计只有6所211高校(含985):
山东3所:山东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;河南1所:郑州大学;河北1所:河北工业大学(校区还在天津);山西1所:太原理工大学。
本地区优质学校缺乏,优质学子们只能去外地,这也造就了山河四省的高考难。
2024年,山河四省的本科录取率、一本录取率、211录取率都远低于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。
最难的河南,211的录取率更是只有1.84%,985录取率只有0.64%,双一流录取率2.29%,均垫底全国。
河南,也成为高考录取难度最高的省份。
再看产业。
山东是四个省中实力最强的,其GDP位居北方第一,全国第三。然而,山东虽然包含了41个工业大门类,是全国乃至全球工业门类最全的地区,然而产业依旧偏重老旧。
山东主打的是传统重工业,目前正走在产能升级的路上。具体有发动机、拖拉机、重型汽车、铝材、金属冶炼。
山东省营收规模最高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,高达1.4万亿以上;其次是石油加工类,有9300多亿;化学原料和产品的规模也不小,营收也达到8273亿。
除了老旧工业,还有一个主打,那就是菜篮子和粮食袋子。
当然,山河四省产粮大户还得是河南。河南的产粮规模位居全国第二,仅次于第一产粮大户黑龙江。
河南人口虽然位居全国第三,但工业并不强,仅位居全国第9。
河北方面,也同样遭受着产业老旧,急需更新迭代并追逐新型产业的问题。尽管也走在产业转型的路上,但优势产业仍是钢铁、石化等重工业。
山西主要是煤炭产业,以及以煤炭产业衍生出来的上下游产业。
缺乏互联网产业、新兴工业的山河四省,偏重老旧工业和农业,这种产业结构,决定了它们无法制造丰厚利润,无法提供大规模高薪岗位,也决定了它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。
山河四省中,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,也是唯一一个超过全国平均值的省,位居全国第8位。
其余三省均低于全国平均值,河北第17位,山西第21位,河南第22位。
这种产业结构,与东北基本雷同,早就为它们的人口东北化埋下了伏笔。
而从全国目前各地区的人口形势来看,东北只是领跑,现在山河四省接棒,中部地区也在接棒,往后该轮到华东与华南了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