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用40年长高9厘米,又用30年跌了回来,果然美国布的局很完美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提起日本,很多人都喜欢在前面加个“小”字,因为他们又矮又挫,国内平均身高都非常不起眼,所以早些年还有“倭寇”的称号,说白了就是个矮贼。但是,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在1955年到1995年的40年时间里,日本人长高了,而且平均数值为9厘米。
然而,从1995年到2025年的30年后,亚洲其他国家的身高数据上涨,唯独日本身高出现“返祖”现象,跌回来了不说,还比过去矮了一点。按理说现在的生活条件,肯定是越来越好的,日本还是亚洲唯二的发达国家,怎么不长反掉了呢?说起来,还得是美国的完美布局起了作用。
接下来,就让我们聊一聊,日本人变矮的原因。
当年的小矮子们
这里先拿日本的战国时代举例。
作为日本少有拿得出手,并且人气相当高的一个时代,衍生了许多影视剧和游戏不说,一度还让他们自信心爆棚。但是,战国时代人均小矮子,被吹的神乎其神的本多忠胜,游戏里的设定都在两米以上,可实际上呢?140厘米的挫子罢了。
当然,长得挫不能怪本多,因为那个时代的日本人,普遍都比较矮。
乱世的时候,人们不说吃的多么有营养了,能不能吃得饱都是个大难题。尽管本多是德川的家臣,早期还和主人一起在今川手底下混过,可物资分配总共就那么点,日常摄入食物的最多的量,比当下标准的2500大卡还要少四分之一以上。
打个比方,你一顿吃一个馒头能饱,但他们一顿大概只能吃上小半个馒头,要想吃大半个馒头,还得是最多的量。
就算后来德川结束了乱世,他们的平均身高,还是没有显著的变化。所谓的结束乱世,只是不打仗,但各地的领主,依然在剥削底层的人,他们想要活下去,只能给领主种地,如果赶上收成不好的时候,自己得到的余粮都要上交,饿死属于家常便饭,而人都死了,又怎么繁衍后代?
再说个比较近的,明治时代,德川被推翻了,天皇掌握实权,可明治时代和过去有区别吗?照样是没有的,男性的身高几乎被固定死了,平均值只有157厘米,他们每天吃的东西,和付出的劳动完全是不成正比的,哪怕是劳动量较少的女性,一样长不高。
至于40年增高9厘米的转机,还要从裕仁天降的父亲说起。
经济上有了美国的支持,日本的发展速度,就跟打了鸡血一样,而改善孩子的基因,更是被提上了日程。
说个比较残酷的例子,为什么战争中的日本人那么凶残?因为营养跟得上,吃的好。而他们之所以长不高,是因为年龄过了发育期,骨骼定了型,除非基因突变,否则是没办法二次生长的。
所以,改善基因方面,只能从中小学的孩子身上入手。因为美国的援助,经济好起来了之后,他们会给学生们发牛奶喝,吃的方面也都是多元素荤素搭配。这么做不仅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效发育骨骼,还能减少校园里的小胖子。
日本的胖子,早些年并不少,他们的食谱就相当高热量,又是米饭,又是汤汤水水的,而且吃的还比较多,导致该长到身高上的营养,全长在肥肉上面了。因此,学校提出的学生食谱,有效的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加剧。
而除了牛奶之外,日本的学生还会吃些什么呢?
40年来的回报
牛奶是补钙的,放在当年,普通人家不可能每天都喝得起,因为贵,而且还基本都是袋装的,保质期也特别短。只不过,日本在牛奶供应这一块,倒是不含糊,有专门的营养师给参考建议,比如每天每顿给学生分配多少。
主食自然还是米饭了,但米饭的量要稍微克制一些,如果不想吃米饭的,还有面包。当时并没有全面带便当解决午饭的习惯,大多是食堂分配的,配菜方面更是五花八门,有蔬菜沙拉、猪排饭等荤素搭配的套餐,而且保证每一顿都不带重样。
当然了,学生是吃的好了,可家长的钱包就难受了,这些吃的都是要用真金白银买来的。免费的提供?不存在的,而且他们利用了家长的攀比心理,你看我家孩子吃的怎么怎么好的营养套餐,难道你家的孩子没吃上,还在自带便当?
颇有些诱导消费的意思,但实际效果确实不错,家长哪怕咬牙掏了钱,也能看到一些回报。
比方说,孩子的饮食搭配健康,学校里的小胖子都少了,他们不会因为身材问题感到焦虑和自卑。而且,这些孩子都穿着统一的校服,基本上不知道对方家里是贫是富,能够和谐的交流和相处。
与此同时,他们还为孩子安排了另一项“增高”项目。
一个人的胃,总共就那么大,碰到上挑食的,那吃的可就更少了,长此以往下去,改善基因达不到理想值。说白了,就是想办法让孩子能敞开胃口的吃营养餐,而孩子在学校又没有什么太激烈的运动,所以他们就要创造项目,建设体育馆。
但凡是公立学校,都要盖一座,器材就是现在健身房比较常见的一些,同时还会搞一个泳池,因此日本的学校泳衣文化就被发扬光大了,当然还有运动服。他们平时上课,除了必要的校服,个人柜子里还会放着泳衣和运动服,以及室外鞋。
从这时开始,日本对学生的运动抓的很紧了,除了游泳,还有各类球运动,为了让学生们积极参加,他们偶尔会在体育课上举办比赛。一旦通知了会有比赛,各个社团活动中,与体育相关的,还会展开训练。这一来二去的,体能消耗严重,吃的可不就更多了吗?
由此,新一代的孩子,算是完成了上几代人的愿望,比过去高了不少,不论男女,都有显著的提升。而且有些女学生的身高超过了170厘米,这还不是个例。到了高中和大学这段时间,日本人的身高普遍在171厘米左右,至于体重也不算重,平均在130斤左右。
相比起过去的小矮子,平均整体身高拉高了9厘米,能在40年内取得如此成果,倒是特别有参考意义的。而在吃之外的因素,也有混血儿诞生的影响,仅到1960年算起,日本就有20万普遍较高的混血儿出生了,值得一提得手,他们是美日混血的。
日本身高在亚洲创下第一的成绩,是在1980年,当时他们17岁到20岁男性的平均身高,达到了174厘米。之后的15年里,虽然没有太大的涨幅,但整体上都在摆脱小矮子的固有印象了。
可是,为什么后30年,他们的身高又“返祖”了?
完美的美式布局
美国曾在2015年于科学论坛上发布过一份关于身高的报道,现代人比上个世纪明显更高了,也更胖了,寿命也大幅度增加。但是,他们不认为是基因改变了这一切,基因的变化,不会在短短百年内成型,变化本身就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。
这话说的倒在理,但在日本身上有个巨大的冲突点。胖子多了,高龄的人也多,许多打工的地方,都有7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当服务员和收营员,唯独身高这一块,他们又掉回了原本的数据,而且许多新生儿的发育速度,都很不乐观。
至于原因嘛,和一个美式布局息息相关,日本变回了矮人社会,只能说美国这一手玩的太过于完美了。
说起美国的媒体宣传,就是一把软刀子,而美日又有着亲密的关系,但凡是美国宣传的,一定能在日本国内起到作用,比如女性身材过度追求苗条。
想要一个魔鬼的身材,没有错,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,但凡事一旦超出了范畴,尤其是在白左的宣传后变得极端化,那就离了大谱了。因为,这种对苗条近乎病态的追求,让许多日本的孕妇盲目跟风。
比如美国宣传,一个孕妇的体重标准在多少斤以内,日本必然会跟进,哪怕他们胡咧咧说固定两位数,也会有人照着这一“标准”模仿。
可是,模仿不要紧,想变瘦就得吃得少,而腹中的胎儿又只能靠吸收母体的能量,当娘的吃不好,肚里的娃能发育的好吗?这就不免让人想到藤子老师漫画里的情节,大雄吐槽刚出生的自己长得像猴子,又干又瘪,结果预言成真了,现在日本人变矮,出生后也差不多就这模样了,只不过更生下来体积更小。
而且,情况严重的话,还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其他后遗症。一个身体,两条生命,正常来吃肯定是双人餐的量,但吃的还不如一个人平时的量多,孩子又怎么可能受得了呢?除了长不高之外,寿命也可能受到影响,尤其是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。
更可怕的是,这一比例占据了日本年轻孕妇中的五分之一,她们从怀孕时候就克制体重和饭量,孕期中还是一直保持美国的那套标准。而且,受美国极端素食主义者的影响,有些孕妇还告别了肉,让本就充满隐患的新生儿,雪上加霜。
细想实在是相当的可怕,一味盲目跟风,害的是后代子孙,想要再改变回来,除了大力宣传,还得有足够的经济,不过现在的日本——只要会“红豆泥斯你马赛”就行了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