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6岁老人年轻时被控杀人强奸,老人称,遭刑讯逼供,此案明日再审
想想看,一个76岁的老人,大半辈子都在为自己喊冤,这事得多揪心?据报道,4月22日上午,云南高院要在大理州中院第六法庭,重新审理杨徐邱故意杀人、强奸案的上诉。这起案子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,背后的故事,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。
事情需要从1993年3月说起。云南大理州永平县曲硐乡坡脚村,一位叫阿稳的村妇在家遇害。三个月后,警方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,把杨徐邱抓了。1994年4月,大理州中院一审判他故意杀人、强奸罪成立,直接判了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法院说,那天晚上8点多,杨徐邱带着匕首去阿稳家,想和人家发生关系被拒绝,就起了杀心,拿刀捅了阿稳好几下,看人没死又拿钢锄砸头,最后阿稳因为颅脑损伤和失血过多死了。还说早在1986年,杨徐邱就对同村的阿影干过坏事,持刀威胁、强奸,后来还去阿影家又犯了一次。
杨徐邱不服上诉,云南高院二审觉得案子没问题,就是判得有点重,改成了死缓。可杨徐邱没放弃,一直申诉。到了2017年,最高院发话,说原来判他故意杀人的证据不足,让云南高院重审。2020年,案子被发回大理州中院。去年9月,大理州中院重审后认定,故意杀人罪证据不充分,但强奸罪成立,判了杨徐邱十年有期徒刑。
杨徐邱还是不服。他说这些罪名都是刑讯逼供编出来的,大理州中院重审改判也是因为最高院和云南高院的指令。他还提出不少疑点,比如作为强奸罪物证的小刀在粪坑里发现,早该锈烂了;强奸现场的情况和判决说的情节也对不上。都76岁的人了,杨徐邱不想背着强奸犯的骂名入土。
这事儿在网上一传开,评论区瞬间就“炸”了。有网友化身“细节侦探”,把判决书和杨徐邱的申诉理由反复琢磨:“既然最高院都盖章认定故意杀人证据不足,那强奸罪的证据链真的严丝合缝吗?一把泡在粪坑里几十年的小刀,居然还能当关键物证?这不是把大家当傻子吗?”还有人翻出旧案资料对比:“1993年的刑侦技术跟现在比差远了,那时候仅凭匿名举报信就抓人,会不会抓错人了?”
另一派网友则更相信司法程序:“法院重审也是走了正规流程,既然判强奸罪成立,肯定有实打实的证据。不能因为老人年纪大就盲目同情,坏人变老了也是坏人。”但很快有人反驳:“程序正义得建立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,要是证据有瑕疵,再完美的流程也是白搭!”
除了争论证据,不少人开始“回忆杀”。有经历过九十年代的网友感叹:“那时候办错案的新闻真不少,有些地方为了破案率草草结案,最后害了无辜的人。希望这次能给老人一个公道。”也有人拿其他冤案举例:“看看聂树斌、张玉环的案子,被关了几十年才翻案,杨徐邱的案子拖了这么久,必须彻查!”
还有网友把矛头指向司法体系:“从死刑到死缓,再到重审改判,折腾了三十年,司法纠错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?以后怎么避免这种情况?”甚至有人建议:“应该给错案受害者设立专项赔偿,光还清白不够,几十年的青春谁来赔?”
更感性的网友直接在评论区“破防”:“76岁的老人,人生一大半在监狱里度过,就算最后洗清罪名,那些失去的日子也回不来了。想想就觉得心酸。”也有人开始反思:“我们总说‘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不会缺席’,可对当事人来说,迟到的正义还有意义吗?”
说实话,看到这样的案子,心里五味杂陈。几十年的时间,一个人在希望和绝望中反复徘徊。司法公正容不得半点马虎,证据链的完整性、取证的严谨性,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一个人的清白和人生。希望这次重审,能拨开层层迷雾,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、让人心服口服的结果,别让正义来得太迟。毕竟,法律的温度,不仅在于惩罚犯罪,更在于守护每一个人的尊严与人生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