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不受这窝囊气,印军东山再起,巴铁重要城市受袭,红旗16迎敌

影史奇侃 2天前 阅读数 395 #社会

自从印巴双方隔空交火之后,印度总理莫迪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。原因很简单,对于印巴局势,莫迪之前表态非常强硬。但随着印度空军战损增加,莫迪显然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就在大家关心莫迪接下来会做出什么表态的时候,莫迪的回应终于来了。

对于发生在前几日的印巴空战,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印度方面吃了一个大亏,非但没有在空战中击落哪怕一架巴军战机,还让自身的国宝级战机“阵风”出现了重大损失,如此被“单刷”,不仅让莫迪政府对印度国内舆论无法交代,也让法国人脸上无光。

莫迪向来以政治手腕强硬、民族自豪感突出著称。因此,每当印巴之间出现摩擦,他总试图展现出超越以往的强硬。谁知这一次,印度方面似乎踢到了铁板。空军初次交锋,便有战机坠落,飞行员亦被对方“请去喝茶”,这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
最初,外界密切关注莫迪将如何挽回颜面。而他先是召集高级别会议,要求各部门提高警惕、确保信息通畅,潜台词不言而喻:稳住阵脚,切莫再添乱。

不过,心有不甘的莫迪政府,也开始尝试找回些许场子。有消息称,巴基斯坦某重要城市便受到了印度无人机的滋扰。不仅如此,印度还向巴方发射了数枚导弹。对此,巴基斯坦也迅速亮出防空系统,摆出“来犯必打”的姿态。

这些动作显示,与冲突初期相比,莫迪的态度已有所收敛。究其原因,无非是最初过于自信,低估了对手。巴基斯坦的强硬反击,打了印度一个措手不及,也让莫迪脸上无光。若此时仍不知进退,恐怕真要沦为国际笑柄。想扳回一城,必先梳理内务。

印度近期的军事行动,也透露出其策略调整的端倪。

其一,是进攻的势头明显减弱。开战前,印度或许认为凭借体量与军费优势,对付巴基斯坦不在话下。谁知现实的残酷远超预想,一日的战损便足以让印度肉痛。吃过亏后,印度也开始寻求更经济、更具技巧性的消耗战术。

其二,则是表现出比最初更大的克制。印度空军的失利,让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空军的实力评估陡然上升。这使得印度不敢再轻视对方,内心也多了几分忌惮,唯恐巴基斯坦采取更激烈的报复。

若印度再度升级行动,巴方火力随之升级,局面便可能失控。所以,目前印度动用无人机、发射导弹等行为,更像是在双方默认的“游戏规则”内出牌,力求避免事态扩大。

其实,莫迪此刻的内心定然五味杂陈。除了颜面受损,自家军队的“里子”问题更是让他焦头烂额。其中最为致命的,便是武器装备的“万国造”现象。

印度早年与俄罗斯关系密切,武器采购多依赖俄方。后来,美国及西方国家频频拉拢,印度也乐见其成,在维持与俄传统关系的同时,也从西方购入不少新式装备。如此一来,纸面上看,印度军队的装备库确实琳琅满目:法国“阵风”、俄制苏-30,乃至“幻影2000”,名头响亮。

可问题在于,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武器,其设计标准、操作系统、数据接口各行其是。想让它们在战场上有效配合,形成统一战力,难度可想而知。

这就好比一支乐队,乐器五花八门,调式各异,即便指挥再高明,也难以奏出和谐乐章。印度空军在空战中失利,除了对手实力不容小觑,自身装备体系庞杂、难以高效协同,也是关键因素。

反观巴基斯坦,在这方面则有优势。其空中主力有中国的歼-10CE,地面则部署了红旗系列防空导弹。这些装备技术体系相对统一,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能力自然更胜一筹。印度空军未能占得上风,也就不足为奇。

除了武器系统整合的难题,飞行员的培训与战术素养,同样是莫迪需要直面的短板。

以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为例,其性能优越在国际上素有口碑,这一点基本无疑。可先进装备到了印度手中,能否充分发挥其设计潜能,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即使不考虑对手歼-10CE的先进性,印度飞行员的实际驾驭水平,恐怕也难辞其咎。

先进战机好比良驹,也需技艺精湛的骑手方能驰骋疆场。若骑手技艺不精,甚至不谙马性,千里马亦与凡马无异,甚至可能反噬其主。印度空军或许正面临这种窘境:人的能力追不上装备的迭代速度,再好的武器也只是摆设。

因此,印巴这盘棋局至今,莫迪要想赢回当初的“面子”,恐怕阻力重重。眼下,或许顺应国际社会的调停台阶,及时降温才是明智之举。毕竟,战争消耗的是真金白银,更是国家实力。

逞一时之勇固然容易,但要锻造一支真正能打胜仗、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军队,绝非一日之功,需要的是长期踏实的投入与建设。莫迪当前更应深思的,是如何夯实军队的“里子”,而非仅仅在边境上找回场面。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影史奇侃

影史奇侃

影史奇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