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魏延击杀的王双,被姜维击杀的徐质,谁武艺更高?廖化心知肚明
大家好,我是黑白说历史。
三国演义中,前期猛将多如牛毛,武艺也是极其高强。
诸如群雄的吕布,蜀汉的五虎将,曹魏的虎痴恶来,东吴的孙策太史慈等等。
但到了三国后期,猛将凋零,战场上的主角开始改头换面。
今天,且容笔者来写写曹魏后期的两员猛将——王双与徐质。前者被魏延击杀,后者被姜维击杀,那么他俩武艺谁更胜一筹呢?
作为见证蜀汉兴衰的老将廖化,或许早已看透了一切……
三国后期的武艺「缩水」之谜常听人说:“三国越往后,猛将越不行。”这话虽有些偏颇,却并非全无道理。
前期张郃被五虎将打得抱头鼠窜,到了后期竟能横行一时;魏延从“五虎替补”摇身一变成了蜀汉支柱。
这种反差,恰恰说明后期猛将的含金量需要重新审视。
王双与徐质,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。他们的武艺究竟如何?我们不妨从实战中寻找答案。
王双出场即巅峰的陇西猛汉
王双身高九尺,面如黑炭,手持六十斤大刀,还能连发三枚流星锤。这配置乍一看甚至不输吕布,连诸葛亮都不得不忌惮三分。
战绩盘点
秒杀谢雄、龚起:两位无名裨将,三回合内被斩于马下。但这类“杂鱼”在演义中遍地皆是,难以证明实力。
智取张嶷:与张嶷交手数合后诈败,用流星锤偷袭得手。虽胜却胜之不武,暴露了正面硬刚的短板。
结局唏嘘:追击诸葛亮时被魏延一刀斩首,暴露其心理素质太差。
武力定位:王双的武器库看似豪华,实则缺乏硬仗支撑。流星锤虽阴狠,却更像投机取巧;对阵张嶷尚且需要使诈,若遇上巅峰时期的五虎将,恐怕难撑十回合。
徐质司马家的先锋利器
徐质登场时,司马氏已掌控曹魏大权。他受命为先锋迎战姜维,一出手便让蜀军吃了苦头。
战绩盘点
速败廖化、张翼:廖化战数合败走,张翼勉强支撑几回合后也败退。这两位虽是老将,但早年曾斩魏将秦良、郑伦,绝非庸手。
绝境突围:中计遭火攻后,仍能单骑杀出重围,体力与胆识可见一斑。
悲壮落幕:人困马乏时撞上以逸待劳的姜维,被一枪挑落马下。
武力定位:徐质的对手含金量更高。廖化、张翼是蜀汉后期核心将领,且徐质是在正面交锋中击败二人。若非姜维用计,恐怕蜀军难以速胜。
对手质量
王双击败的张嶷正值壮年,但靠暗器取胜;徐质碾压的廖化、张翼虽年老,却是实打实的战场宿将。
结论:徐质胜。
战斗风格
王双依赖流星锤偷袭,缺乏正面硬刚的底气,但更具实战性;徐质则是大刀开路,刚猛无匹,主打一个正面交锋。
结论:各有千秋。
逆境表现
王双中伏时毫无还手之力;徐质身陷火海仍能孤身突围,差距立现。
结论:徐质胜。
廖化视角:活化石有话说作为从黄巾之乱活到蜀汉灭亡的“三国第一老兵”,廖化可谓阅将无数。他亲历了与王双、徐质的交手,最有权发言:
对阵王双:张嶷中锤后,廖化与王平首要目的是救回张嶷,截住后便完成任务,不见得无法硬刚王双。
对阵徐质:数合败走,深知硬拼不过,这才有了姜维的智取之计。
廖化虽未明言,但行动已揭示答案——徐质,才是更让他头疼的对手。
结语在前中期名气较大的猛将相继离世后,王双和徐质可谓撑起了后期猛将的武力担当。
他俩的名气虽远不及前辈们,但或多或少也算能入武评之列。
然而,无论是王双的“阴狠”还是徐质的“刚猛”,在五虎将的传说面前,终究成了时代落幕的注脚。
廖化暮年提刀上阵时,是否也会想起那个猛将如云、热血沸腾的三国呢?
(本文主要参考《三国演义》)
在你看来,王双与徐质,谁的武力更胜一筹呢?
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,友善交流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