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WAIC:云计算如何驱动AI新革命?
最近,一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朋友感叹道,“AI的发展太快了,我们公司刚买的设备,没过几个月就落后了。”他的话引起了身边人的热议。
确实,AI技术发展迅猛,新的模型、工具和应用层出不穷,产业化与商业化也在加速推进。
近日召开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4),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这股浪潮的窗口。
算力、工具、生态,三管齐下推动AI发展大模型、机器人、智能算力……这些名词听起来很酷,对普通人来说,也许有些陌生。
AI技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“黑科技”,它正通过各种方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移动云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,特别是他们的智算产品体系,从算力、工具再到生态,三管齐下,全面助力AI的发展。
这次大会上,移动云发布了“大云天穹算网大脑”编排调度系统,能够高效利用全域资源,调优模型和布局大量国产算力。
简单来说,就是帮助AI更快、更稳地“跑”起来。
想象一下,算力就像电网,AI应用则是电灯、电脑等设备。
拥有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,才能为AI模型提供充足的动力。
移动云的算力供给就如同大规模电厂,通过资源整合,实现了更高效的算力利用。
移动云的智算产品体系解决AI痛点算力中的供需失衡一直是AI发展的一大瓶颈。
就像城市用电高峰时期,容易出现电力不足,AI的算力也有短缺时。
移动云通过其智算产品体系,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在2024人工智能大会上,移动云举办了“AI赋能 云擎智算”分论坛,大家讨论了未来AI发展的关键问题。
移动云依托其强大的云基础设施,展示了如何通过全网调度、开箱即用的算力服务,解决模型构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比如,一个AI模型需要不断训练和优化,而这需要大量计算资源。
移动云的智算平台,通过算网大脑自动编排资源,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还大幅降低了成本。
对于开发者和企业来说,这样的进步意味着更少的投资和更快的成果。
大模型时代,AI+云如何带来更快更稳的训推体验?
大模型的时代,速度和稳定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。
任何一点“小问题”,都可能导致训练时间拉长,或者直接“砸锅”。
在这方面,移动云的技术创新显然是有的放矢。
在2024年AI赋能创见未来生态论坛上,移动云展示了如何通过其智算平台,实现更快、更稳的模型训练和推理。
用数据说话,移动云实现了算力资源的分钟级拉起,读写IO提升20%,成本压缩三分之一,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周期从45天缩短到30天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稳定性。
训练过程中断点续训是一个大问题,传统模型的训练不仅时间长,而且中断后恢复时间也久。
移动云提出了“断点不断训”技术,将训练中断时间减少到5分钟,压缩了90%以上。
这就像是我们在用电器时突然断电,但能够迅速恢复,不影响后续使用。
这些技术进步,不仅提升了算力的利用率,也为AI开发者解除了重要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。
打造共同生态,让AI走进生活在技术突破之外,AI的落地应用,还需要强大的生态支持。
移动云在大会上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全国最大、最开放的模型生态。
这样一来,AI的各种应用能够更加顺畅地融入各个行业。
就像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创造了无数种应用,AI与云计算的融合,也将在各个领域激发出新的活力。
在展区内,移动云还展示了自研代码的大模型,能够帮助开发者将需求转化为高效的代码,大幅提升编码效率和质量。
这不仅对软件行业有重要意义,对于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,也是一个巨大的助力。
结尾短短几年,中国在AI领域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。
作为数智中国建设中坚力量的移动云,正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合作,推动AI的更广泛应用。
未来,AI+云的深度融合,必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美好变革。
回到文章开头的朋友感叹,AI的发展虽然令人眼花缭乱,但它带来的改变将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。
未来的AI,将不仅是科技前沿的代名词,更是一种普惠的工具,服务于每一个普通人。
与其被动适应,不如积极拥抱,和AI一起,迎接充满可能的新未来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