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重返韶山,发现坟头有个小洞
1959年6月25日晨,罗瑞卿望窗外湘中山色,对毛泽东说:“主席,韶山冲乡亲们若知您归……”毛泽东按灭烟蒂,以湘潭乡音清晰道:“别惊扰他们,我仅回乡探亲。”
车轮压过黄泥路晨露,唤醒沉睡三十二年的乡愁。湘中山村“红太阳升起之地”,沐浴初夏薄雾。车停村口老樟树下,毛泽东拒伞,迈向田埂。老农起身,泥水滴落,浑浊双眼闪光:“润之归来!”
这场意外的相认,使韶山冲清晨沸腾。毛泽东被人群围住,笑称:“别叫主席,叫我三伢子。”他弯腰熟练地分株插秧,动作比年轻人还利落。雾气与乡音交织,仿佛回到1909年,他还是个奔跑的农家少年。
次日拂晓前,毛泽东独步象鼻山,露水沾衣。警卫员循迹而至,见他蹲于父母墓前,抚碑上青苔。见蚁穴渗水,他取红土填实,筑防水埂。“此乃父母安息之地,勿让雨水侵扰。”他对周小舟轻声言。
细微动作背后,满载难言亏欠。1919年深秋,毛泽东接母亲病危家书,急归韶山冲,只见褪色白幡。未寄家书言购眼药水,盼母拭目以待。二十年后父逝,他正忙赴法事,未见最后一面。
毛继生问毛泽东是否要修整墓,毛泽东摆手拒绝,弯腰拔起野蒿说:“国家困难,百姓生活不富,不能花钱。”他起身时晨光映白发,“请乡亲们节日除草,别让野物打扰。”
座谈会上,毛泽东让端来红糙米饭和辣椒炒苦瓜,尝后笑称苦瓜原味才正宗,批评北京厨子去苦。饭后,他赠三百元稿费予公社会计,让买耕牛,称代尽孝心。
深夜松油灯下,毛泽东翻阅毛岸英九年前调查笔记。泛黄纸页上,长子钢笔字记录收成与债务。窗外月光映照,“1950年5月”镀银边。他终未等到与父同回韶山的许诺。
1966年夏末黄昏,毛泽东专列抵湘潭站,他入住滴水洞幽静院落,闭门读书。深夜常披衣凝望象鼻山,书案《楚辞》中“望旧乡”等句被反复圈画。离行前,他嘱工作人员带韶山土回中南海。
1974年终返乡时,毛泽东已不能亲自祭扫。工作人员推他绕故居三圈,堂屋门槛似现严父身影。离村时,他要求停车,颤手指向后山坟地,未言完便剧咳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