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一山:从 “刘星” 到 “余罪”,童星转型的典范
一提到张一山,好多人脑袋里最先冒出来的,还是《家有儿女》里古灵精怪的 “刘星”。这个角色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童星,可也成了他演艺生涯里,甜蜜又有点麻烦的 “负担”。但张一山靠着十多年的努力,向大家证明了,童星标签可不是演艺事业的终点,反而是一个演员突破自我的新起点。
打破童星魔咒的演技突围2016 年播出的网剧《余罪》,是张一山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
他在剧里演的 “余罪”,浑身透着一股痞气,却又特别重情重义。尤其是卧底的时候,那种隐忍和爆发,让观众们惊掉了下巴,纷纷感叹:“这还是当年那个刘星吗?” 剧里有一段长达 3 分钟,堪称 “爆发式演技” 的片段,在网上疯传。网友们都评价,张一山连额头的青筋都在演戏。这次成功转型的背后,是他头脑清醒,刻意拒绝同类角色邀约的结果。他自己也说过:“我可不想被局限在某一种类型里,演员就该像水一样,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角色。”
从 “国民弟弟” 到 “剧抛脸”张一山的转型路,走得并不轻松。《余罪》爆火之后,他主动挑战《春风十里不如你》里优柔寡断的文艺青年秋水,又在《柒个我》里一人分饰七角,从暴力人格到忧郁少年,切换得那叫一个自如
这些角色之间的跨度特别大,但张一山对表演始终怀着敬畏之心。导演夸他,镜头一开,就立马进入角色状态,就连休息的时候,都在琢磨角色的心理。凭借这种 “剧抛脸” 式的演技,观众渐渐忘记了他曾经童星的身份。
清醒的自我定位成就长线发展和有些靠流量,红一阵子就没影的童星不同,张一山对自己的职业,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。他说:“演员得从生活里沉淀,不能总飘在天上。” 所以,他会在拍戏的间隙,回到话剧场磨练基本功,还会有意减少在综艺上的露面。正是这份愿意 “慢下来” 的勇气,让从《家有儿女》播出 18 年后,他依然活跃在一线,成了 85 后小生里少有的实力派代表
如今的张一山,早就摆脱了 “刘星” 的光环。他的经历,给娱乐圈的童星们上了一课:与其为转型焦虑,不如用作品证明自己。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:“演员的底气,永远来自角色,而不是热搜。” 这份清醒和坚持,说不定就是他打破童星魔咒的真正秘诀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