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死不如赖活着,作为后宫妃嫔,董鄂氏为何要主动为顺治殉葬?
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夜间,顺治皇帝龙御上宾,其遗诏指定皇三子玄烨承继大统。顺治帝的溘然长逝,令原本井然有序的宫廷陷入了一时的纷扰。彼时,朝中大臣正全力操持皇帝的丧葬事宜,而与此同时,后宫之中竟又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——董鄂氏为追随先帝,决然选择自杀殉葬。
在历史的进程中,妃嫔为帝王殉葬这一现象并非鲜见。于明代英宗即位之前,此行为在历朝历代皆被奉为定制。而在清初阶段,满洲地区同样留存着妃嫔殉葬的古老习俗。诸多史料对此均有所记述。
男子辞世后,依制必有一妾从殉。遴选定夺当殉之妾,需于男主灵前郑重定夺,此过程严谨肃穆,绝无推辞规避与越礼逾制之可能。既定当殉,妾氏不得悲泣,需盛妆端坐于炕上。此时,主妇率众人皆虔诚下拜行礼。待吉时一到,即以弓弦绕颈,令其自绝。若有妾室不愿从殉,则众人群起而扼其咽喉,迫其就死。
通过对该段文字的分析,能够提炼出有关殉葬的若干关键信息。在清初这一历史阶段,殉葬制度作为一种既定规制存在。值得注意的是,殉葬人员的选定通常由逝者生前预先指定,这些被迫殉葬者并无自主抉择的权利,甚至还需在表面上欣然接受这一安排。
清初,殉葬之风盛行。据相关史料记载,努尔哈赤薨逝后,有三位女性遵循殉葬之俗;皇太极离世,亦有两名侍卫随之殉葬;而肃亲王豪格殁后,其侧室亦选择以殉葬的方式追随。
自顺治帝亲政伊始,受中原先进文化之浸润,他敏锐洞察到殉葬制度之残酷悖理,深刻意识到此等惨绝人寰之制实有废止之必要。然而,在顺治一朝,这一理念虽已萌生,却未能付诸实践。直至康熙十二年,殉葬制度方才正式退出历史长河。彼时,康熙帝颁下谕旨,明确废除了这一存续已久的野蛮制度。
回归正题,开篇所提及的顺治帝嫔妃董鄂氏的殉葬之举,与既往的殉葬案例存在显著差异。此殉葬并非出自顺治帝生前之规诫,而是董鄂氏基于自身意愿的自主选择。董鄂氏身为帝王妃嫔,究竟缘何主动赴死殉葬?难道她对顺治帝的情感已然浓烈至唯有以死明志之境地?
在顺治帝的后宫之中,存在两位董鄂氏妃嫔。其一乃深受顺治帝钟爱的孝献皇后董鄂氏,其二则为最终殉葬的董鄂氏。据《清史稿》这一权威史料详尽载录,两位董鄂氏的身世背景均有明确记述,其生父信息亦清晰可考。据此可知,二者并非同胞姐妹关系。
经审慎考究表明,尽管二者并非同胞姊妹,却维系着深厚的血亲纽带。追根溯源,她们皆为鲁克素之曾孙女,据此推算,此二人实乃隔两辈之堂亲。依照古代宗族规制,其亲缘关系尚处于五服之内。
颇为遗憾的,在相关史料中,对于以贞妃之称闻名(康熙帝封其为贞妃)且最终殉葬的董鄂氏,笔墨极为吝惜,所留存的记载寥寥无几。诸如其入宫具体时间以及彼时年岁,均无从稽考。然而,经审慎分析,贞妃之所以主动选择殉葬,大抵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:
首先,殉葬这一观念在当时社会中根基极为深厚。
在清朝顺治统治时期,人殉这一残酷制度依旧存续。以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为例,彼时顺治帝因情感冲击,竟贸然降旨,责令三十余名太监与宫女为之殉葬。幸赖孝庄文皇后秉持理性,协同朝中大臣力加劝阻,才使得这一悲剧性指令未得施行,那数十无辜性命方免遭陪葬厄运。
顺治帝弥留之际,颁下遗诏,内容颇丰,其中明确提及禁止宫人殉葬。然而,殉葬之制于满族传统中根基深厚。贞妃决然选择殉葬,虽或受此传统影响,却绝非此单一因素所致。
其二,当生存已无值得眷恋之意义,相较之下,追随后主先帝共赴黄泉,不失为一种抉择。
贞妃出身门第不显,于宫廷之内,孝献皇后为其至亲。然孝献皇后已然病逝,旋即,其夫顺治帝亦溘然长逝。值此情境,贞妃未来之人生境遇,实难逆料。
作为先帝遗孀,其既未获恩宠,名分地位亦低微,这一境遇致使她注定要在孤寂中度过余生。面对如此命运轨迹,贞妃或难以释怀。相较之下,追随先帝而去,不失为一种能博得赞誉的选择。
贞妃生性持重内敛,秉持传统闺范。于顺治帝而言,贞妃或未具显著分量,两人相见次数亦颇为稀少。然而,在贞妃心中,顺治帝兼具至尊皇权与夫君的双重身份。顺治帝崩逝后,贞妃基于对夫妻情义的执着坚守,毅然决然地摒弃独活之念,一心践行伉俪情深的义举。
其四,敏锐捕捉到若干彰显潜在危机的表征。
在顺治帝的宫廷生活中,孝献皇后董鄂氏备受殊宠,其受宠程度堪称极致。顺治帝为彰显对董鄂氏的厚爱,竟萌生出废除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,进而册立董鄂氏为后的想法。此举动摇了后宫的既定秩序,引发诸多波澜。幸得孝庄太后与朝中大臣基于稳定朝纲与后宫规制的考量,坚决予以反对,才使得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之位得以保全,避免了后宫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。
孝献皇后溘然长逝,顺治帝悲恸万分。在其身后,顺治帝举措逾越常规。不仅追封其为皇后,且特命朝廷二品官员承担抬棺之责,更亲撰“行状”。顺治帝不遗余力地将诸多荣誉加诸孝献皇后,以寄哀思。
顺治帝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逾矩之举,引发了孝庄太后及朝中诸臣的强烈不满。随着顺治帝龙御上宾,孝献皇后便极有可能面临清算之局。鉴于此,身为孝献皇后堂姐妹的贞妃,在这一局势之下,无疑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。
贞妃洞察局势,深知自身恐因相关缘由而遭牵连,料想于宫廷之中往后的处境必将艰难。故而,她抉择追随先帝以求解脱。果不其然,恰如贞妃所预见,孝献皇后遭遇诸多指摘。尽管她获追封为皇后,然而在清代皇后序列里,她的地位极不正统。其神牌未能升祔太庙,亦未系皇后谥号,在皇后规制上存在诸多缺失。
董鄂氏薨逝后逾两月,康熙帝颁诏追封董鄂氏为贞妃,并对其眷属予以优渥之遇,由此,贞妃身后亦得慰藉。事实上,于顺治帝崩殂之际,殉葬者并非仅贞妃一人。尚有一名为傅礼达之侍卫,其出于对顺治帝之赤诚与矢志追随的心意,毅然决然选择自戕以殉葬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