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志与大兵从黄金搭档到陌路人,如今境遇悬殊很大
2003年深夜,奇志收到一条短信:“哥,咱们散了吧。”发信人是合作21年的搭档大兵。这条简讯终结了曾风靡南方的“奇志碰大兵”时代,也揭开了这对相声组合命运分流的序幕。
19年后,当58岁的大兵在长沙笑工厂指导学员时,69岁的奇志正带着湘声喜剧社的徒弟们下乡义演,这对昔日的师徒兼搭档,已然活成相声江湖的两极镜像。
1986年的长沙烈士公园,总有个中学生趴在石凳上偷看两个中年人排练相声。14岁的任军(大兵本名)被杨其峙(奇志本名)与搭档的表演深深吸引,连续蹲守一周后,他鼓起勇气拦住准备离开的奇志:“我想学相声!”30岁的文工团员看着这个瘦削少年,仿佛看见20年前参军时对舞台充满渴望的自己。
此后三年,烈士公园成了露天课堂。奇志将部队文工团的表演经验倾囊相授,大兵则展现出惊人天赋——高中文艺汇演上,他与同学自创的相声《说方言》斩获一等奖。
1991年,从湖南师大艺术系毕业的大兵重遇人生低谷的奇志:曾经的文工团骨干因改制失业,在夜总会跑场维持生计;而刚退伍的电台主播大兵,正为找不到相声舞台苦闷。两个失意者一拍即合,骑着二手摩托车开启了歌厅驻演生涯。
1993年的长沙夜场,充斥着港台流行歌曲与艳舞表演。当奇志大兵带着改良版《舞台轶事》登台时,台下观众对“塑料普通话+长沙俚语”的混搭相声嗤之以鼻。首演报酬仅36元,却让两人窥见生机:“北方相声水土不服,我们就做湘派相声!”
他们开始将湖南方言剧《打铜锣》《补锅》改编成相声,在传统段子里植入臭豆腐、槟榔等本土元素。摩托车后座的创作会上,大兵负责设计“现挂”包袱,奇志把关文本结构。
1995年在红太阳歌厅,一段《我是110》引爆全场,观众笑得前仰后合,夜场老板当场签下月结合同。巅峰时期,这对搭档每晚连赶4个场子,摩托车里程表半年飙涨2万公里。
1999年央视春晚后台,凭借《白吃》爆红的奇志大兵收到二十余个地方台邀约。此时微妙的变化已然滋生:节目单上“大兵奇志”的署名顺序悄然调换,商务代言多指定“只要大兵老师”。曾在夜场平分180元报酬的兄弟,面对6位数演出费却陷入沉默——最终大兵拿走七成,理由是“包袱多出自我”。
裂痕在创作室愈演愈烈。排演反腐题材相声《治感冒》时,奇志坚持传统叙事结构,大兵主张加入流行歌曲与无厘头反转。某次赛前争吵后,大兵摔门离去,留下奇志独自完成“单口相声”。2003年正式拆伙前,这对搭档已有半年未同台,曾经共骑的摩托车早被奥迪A6取代。
单飞后的大兵迎来事业井喷:与赵卫国搭档三登春晚,担任《谁是英雄》主持人,出场费飙升至30万元/场。
但2009年综艺节目中的“黄家驹事件”让其口碑崩塌——当选手戏谑已故歌手时,他接茬“当年就是这么蹦跶死的”,遭全网抵制后竟回应:“较真的人不懂幽默”。2016年交通纠纷中那句“你算老几”,更将其推入艺德争议漩涡。
反观奇志,沉寂三年后重归剧场。他拒绝电视台邀约,带着徒弟徐文扎根长沙老城茶馆,将湖南花鼓戏与相声融合创新。
《戏曲漫谈》《潇湘趣事》等作品连续五年获曲艺牡丹奖提名,68岁高龄仍坚持下乡演出。2023年洪灾赈灾义演现场,观众拍下浑身湿透的他跪地调试音响的瞬间,这张照片在湖南曲艺界刷屏三天。
如今在长沙相声地图上,奇志的湘声喜剧社与大兵的笑工厂隔着湘江遥相对望。前者坚持20元惠民票价,后者推出888元VIP套餐;奇志的徒弟多来自戏曲世家,大兵的学徒不乏网红主播。这对分道的搭档,恰似传统曲艺与现代娱乐的两种生存样本——前者在坚守中延续血脉,后者在流量中重塑形态。
某次曲艺研讨会上,有学者追问裂穴是否后悔。奇志摩挲着当年的摩托车钥匙扣答道:“就像《白吃》里的台词:分桌吃饭,菜更香。”而在笑工厂后台,大兵对徒弟的感慨耐人寻味:“没有裂穴的相声演员,就像没离过婚的编剧,缺了人生厚度。”这对曾经创造收视神话的搭档,终究在各自的选择里,写就了不同的行业寓言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