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吴石将军、聂曦牺牲两个月后,将军的副官26岁的王正均和31岁的参谋林志森也被

古史 2025-11-18 12:51:05

距离吴石将军、聂曦牺牲两个月后,将军的副官26岁的王正均和31岁的参谋林志森也被杀害在台北马场町!   在福建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园里,有两座紧紧相邻的烈士墓,墓主人王正均和林志森,直到牺牲61年后才以英雄的身份魂归故里。   这两个从福建走出去的年轻人,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台湾,用生命完成了一场沉默又壮烈的潜伏。   上世纪40年代末,国民党败退台湾,时任“国防部”参谋次长的吴石带着两名副官登岛,25岁的王正均和近30岁的林志森就在其中。   王正均是福州人,家里穷到父亲饿死、小妹被卖当童养媳,他靠着一手好字从抄写员做到吴石的侍从副官;   林志森是闽侯才子,顶着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中校参谋的头衔,管着补给业务。   两人早在抗战时就认识吴石,认准了只有共产党能让中国好起来,悄悄成了潜伏在敌人心脏的情报员。   林志森利用管补给的便利,摸清楚《舟山各驻军武器数量统计表》这类核心军事情报;   王正均则借着侍从副官的身份,把吴石标注好的“东南区匪战态势图”等密件,伪装成商业信函交给联络员,再一站站传到华东局敌工部。   那些带着油墨香的情报,成了大陆看清台湾防御部署的“千里眼”。   1950年初,台湾地下党因为叛徒出卖被一锅端,“吴石案”像惊雷炸响。   2月,女特派员朱枫在舟山被捕;3月的一个凌晨,吴石和同住的王正均一起被特务抓走,林志森也因为和情报组核心成员聂曦是同学,很快被牵连。   蒋介石听说军事机密泄到大陆,气得拍了桌子,一道接一道下“密杀令”。   6月10日,吴石、朱枫等四人倒在台北马场町刑场。   王正均最初被判七年,蒋介石看了判决直骂审判官手软,先改成十五年,又提为无期徒刑,8月7日干脆亲自拿红笔涂掉“无期徒刑”,写下“死刑”。   8月10日清晨,王正均在法庭上花十分钟写好遗书,嘱咐堂弟照顾好守寡的四婶和弟弟妹妹;林志森也留下简短遗言,没提一句个人安危。   刑车开到马场町时,两人都昂首站着,枪响的那一刻,27岁的王正均和31岁的林志森,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宝岛。   烈士的身后事,是靠亲人冒险撑起的。   王正均的堂弟王正鲁明知道被特务盯着,还是硬着头皮领回骨灰,埋在台北福州山,又把遗书缝在棉袄里,过了十年才辗转送到福州老家。   林志森的亲属只能在暗中收集他的事迹,可他“敌伪中校”的公开身份,让家人连替他申诉都不敢声张。   这一等就是60多年,直到2010年台湾“国防部”解密旧档案,王正均的外甥女婿托访学的朋友,从三百多页卷宗里找出了审判记录和蒋介石的改判手迹。   堂弟王兴关在屋里看了七天案卷,改了三稿写出申诉书,以王正均胞妹的名义递上去。   2011年7月,建党九十周年那天,民政部正式追授两人“革命烈士”称号,王家捧着证书,哭了又笑。   当年11月,王正均的亲属跨海去接他回家,机场安检员看到骨灰盒,整了整白手套就挥手放行。   飞机降落在福州时,年逾七旬的王兴抱着骨灰盒哭出声:“哥,咱们到家了。”   这些潜伏者从来不是天生的英雄,他们是穷人家的儿子,是有牵挂的兄长,可在信仰面前,他们把个人生死看得比纸还轻。   国家也从没忘了他们,周恩来总理临终前还惦记着“吴石他们”,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派人找过王正均的家人。   2013年北京无名英雄广场建成,王正均的名字被刻在纪念墙上,和其他英烈一起受后人瞻仰。   所谓英雄,就是在黑暗里守住光明,在绝境中护住信仰,哪怕要等几十年,祖国也会把他们接回家。   海峡隔得住骨肉,隔不住忠魂。   那些为家国舍生的人,从来都不会真正离开。   ‌【评论区聊聊】你觉得,这些沉默的潜伏者,最伟大的地方在哪里? (信源:谍海英雄王正均归来——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)

0 阅读:0
古史

古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