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,勇敢的中国姑娘刘杰英,将一头鬼子推进了一锅沸腾的开水中,随后,她更是

古史 2025-11-18 17:49:40

1943年,勇敢的中国姑娘刘杰英,将一头鬼子推进了一锅沸腾的开水中,随后,她更是将另一名日军军官推入熊熊烈火,而她则是被敌人用刺刀刺中腹部,推入土坑活埋!   刘杰英出生在1926年的平谷杨家会,十五岁那年,村里驻了八路军,平谷县城的鬼子伪军来扫荡,八路军战士凭着一股劲打退敌人,还缴了一门山炮。   那门闪着寒光的山炮,还有战士们冲锋的身影,像一颗种子,落在了刘杰英心里。   1940年,哥哥刘福兴成了村里的抗日干部,刚满十六岁的刘杰英跟着哥哥忙活起来。   杨家会建了抗日组织,哥哥管着给八路军征粮送信,她就跟着乡亲们往山上送粮食、军鞋。   山路陡得能攥出水,驮东西的牲口爬不动,她就解下沉甸甸的包袱背在身上,一步一滑往约定的隐蔽点赶,从不叫苦。   1942年是最难熬的日子,鬼子的“三光”政策让村子不得安宁,放光村的鬼子听汉奸说刘福兴是共产党,几次围村抄家都扑了空。   这年十月,鬼子又突袭杨家会,找不到刘福兴就逼刘杰英带路,母亲赶紧拦在前面,她趁机跳窗翻上墙,后腰却被鬼子的刺刀划开一道口子。   她咬着牙翻墙落地,踉踉跄跄往邻村跑,摔在地上爬着前进,鲜血浸红了衣裤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绝不能让敌人抓去。   天黑后乡亲们在野外找到她,母亲顾着自己被打的伤,用盐水洗她的伤口,敷上焦棉灰止血,夜里母女俩就躲在柴草垛里避搜捕。   1943年九月,哥哥偷偷回家,被特务告密后遭了逮捕,鬼子把他吊起来打、用火烤,他硬是没吐露一个字,当天就被杀害在大水坑边。   刘杰英连夜越过“治安壕”,把哥哥的尸体背回家安葬。   可她刚进门就傻了眼:父亲被倒绑着戳在水缸里,早已没了气;里屋八岁的小侄女,也倒在了鬼子的刀下。   六天里三位亲人离世,她的眼泪流干了,眼里只剩复仇的火。   不久她嫁到西古村,和陈生成了亲,可婚后俩月,陈生就参了军,在南水峪战斗中牺牲了。   为了纪念丈夫,也为了承接他的遗志,刘杰英改了姓,从此世上多了个陈杰英。   这年十一月,鬼子包围了杨家会一带,陈杰英刚歇下就听见枪声,三个鬼子堵了门。   她趁敌人搜寻时跳窗逃跑,却被两个鬼子抓住往空院子里拖。   她看出鬼子不怀好意,拼命反抗,先把一个鬼子推进屋反锁,另一个举着刺刀扑来,她侧身一推,那鬼子正好摔进烧着开水的铁锅,烫得嗷嗷叫。   缓过劲的鬼子举刀就刺,她身中数刀还是挣扎着跑到树林里,直到敌人撤走才被乡亲救回。   第二年来的一月十六日,放光村的鬼子到西古村清乡,正在纺线的陈杰英因为穿白鞋守孝,被汉奸指认是抗属。   鬼子把她拉到人群前逼问谁是八路,她拼了命的反抗,用尽全力将一头鬼子推进了旁边的火堆中,随后恼怒的鬼子被捆起来扔进土坑。   她在坑里拼命挣扎,鬼子又刺了她两刀,直到她昏过去才填土。   乡亲们看着心疼,等鬼子一走就冲上去扒土,她还有一口气,被救回来后慢慢养好了伤。   1944年七月,伤好的陈杰英听说八路军驻在北山,揣着满腔仇恨找到了干部王克,张口就说要参军报仇。   王克试探着问她敢不敢放枪,她梗着脖子说:“别说枪,就是炮我也敢放!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,就是要打鬼子!”   几天后,她跟着战士们到了夏家府,成了平谷第一个女八路。   经过半年学习,她被派到密云做妇女工作,同年十一月入了党。   1945年五月,冀热辽十四分区在刘家河开群英大会,地委书记李子光当着一千多人的面夸她坚强勇敢,还授予她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   那天,她和“八路军母亲”杨妈妈、小英雄赵清泉合了影,照片里的她,眼神坚定得像山。   陈杰英从来不是天生的英雄,她的勇气是家人的鲜血泡出来的,是乡亲的恩情托起来的。   从跟着哥哥支前的懵懂,到后来家人接连遇害、自己两次濒死,她的信念从“帮着做事”变成“拼命抗争”,每一步都踩在苦难里,却每一步都朝着光明走。   她证明,女性在战场上、在抗争中,从来都不是配角。   她改随夫姓,是把两个人的命绑在一起,把两个人的志扛在肩上,这种家国情怀,比山还重。   她的事迹被写进平谷的党史,村史馆里摆着她用过的纺车,学校里老师给孩子讲她的故事。   她不再只是一个名字,成了平谷的红色符号,提醒着后人:所谓英雄,不过是普通人在绝境里选择了坚守,在仇恨里选择了大义。   苦难磨不灭骨气,平凡人也能活成灯塔。   ‌【评论区聊聊】如果你是当年的陈杰英,看着亲人接连遇害、自己数次濒死,还能像她一样坚守着抗敌的信念吗? (信源:红色记忆 | 陈杰英——平谷县的第一个女八路——平谷女性)

0 阅读:46
古史

古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