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成立后,数名开国元勋联名向中央提出请求,寻找一位“代号OX”的国民党狱警,

古史 2025-11-18 18:56:08

新中国成立后,数名开国元勋联名向中央提出请求,寻找一位“代号OX”的国民党狱警,找到后享18级待遇。   今北京西城区草岚子胡同19号,那座青砖灰瓦的院落里,藏着一段铁窗后的暗战传奇。   1931年起,这里成了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的监狱,人们更习惯叫它“草岚子监狱”。   狱中有个代号“OX”的看守班长,这个取自“牛”的英文发音的称呼,在被捕的共产党人心中,是黑暗里最亮的光。   这个叫牛宝正的山东汉子,用半生隐秘,护佑了一群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人。   牛宝正进草岚子监狱当看守时,没想过会和“政治犯”扯上关系,他性子憨厚,不像其他看守那样动辄打骂,狱里的共产党人都看在眼里。   转机出在一封家书里,1933年冬天,他收到山东老家的信,老母亲病重没钱治,急得直转圈。   他怕同事笑话家里穷,瞅着监房里的杨献珍像个文化人,硬着头皮找去求代写家书。   杨献珍听他说着母亲的病情,还有自己那点不够养家的薪水,心里有了数,转头就把这事报给了狱中党支部。   支部当即决定帮他,杨献珍悄悄塞给他自己的零花钱,还温言安慰。   牛宝正攥着那点钱,眼圈都红了,杨献珍这才提了句:“我想看看书报解闷。”牛宝正拍着胸脯应了,只说:“千万别声张。”   打那以后,他常借着外出采购的由头,把《红旗》杂志、马列著作藏在菜筐底或账本夹层里带进狱,一条“文化补给线”就这么通了,从没出过岔子。   跟共产党人打交道久了,牛宝正的心思慢慢变了,他常陪审审讯,看着这些人面对酷刑不低头,讲起革命道理眼睛发亮,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。   他开始主动帮着传消息,把宪兵要进驻审查的信、特务要伪装入狱的动静,都悄悄告诉杨献珍。   1935年,他听说国民党要杀12名革命骨干,连夜把消息递进去,让狱中同志早做准备,躲过一劫。   1936年抗日浪潮起来,党中央要营救狱中的61名骨干,规定是登报“反共”就能出狱。   这事风险很大,狱中支部怕有诈,北方局的指令全靠牛宝正来回传递,他前前后后送了三封信,还附上中央批准的抄件,终于让大家放下心。   分批出狱那天,他站在门口放哨,看着这些人装作互不相识走出去,心里又踏实又骄傲。   频繁的秘密往来终究没逃过敌人的眼睛,1936年底,牛宝正被抓了,手铐脚镣加身,敌人打他骂他,逼他招供,他硬是一句没说。   眼看要判死刑,北平地下党趁着夜色,把他藏在送煤车里救了出去,还悄悄把他家人送出城。   之后十几年,牛宝正回了山东无棣老家,卖豆腐、赶马车谋生,没人知道他的过去。   解放后,因为当过国民党看守和警察队长,他被划为“历史反革命”,受着管制,可他不知道,北京城里,当年的狱友们正惦记着他。   安子文、刘澜涛这些开国元勋,新中国一成立就联名找中央,要寻回这个代号“OX”的恩人。   1950年,山东省委的公文传到无棣,干部张学德骑着单车满城找,有人说东关有个被管制的牛宝正,张学德赶紧去查。   第一次问,牛宝正只说在北平监狱当过看守,没提别的。   张学德多了个心眼,再见面时提了“徐子文、刘华甫”,那是安子文、刘澜涛当年的化名。   牛宝正眼睛一亮,连说“认识认识”,还说出了两人的长相,身份对上了,张学德当场宣布解除管制,要送他去北京。   牛宝正起初还推辞,说:“我没多大功劳,舍不得老家。”后来听着安排妥当了,才点了头。   到了北京,刘澜涛、杨献珍都来看他,安排他在公安局做预审工作,享着干部行政十八级待遇。   1954年他去世,临终前让儿子把自己葬回原籍,棺木里放着一本杨献珍当年在狱中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手迹。   牛宝正的故事,藏着最实在的英雄道理。   他不是党员,没读过多少理论,最初帮人只是出于一份同情,一份对“好人”的认可。   可就是这份朴素的善意,在日复一日的接触里,变成了对革命的坚信。   从中央下指令到地方细排查,从核对化名叫到妥善安置,这场跨越千里的寻找,藏着共产党人最真的感恩——不管你身份高低,不管过了多少年,有功于革命的人,绝不会被忘记。   这是对每一份善意的尊重,对每一份付出的铭记。   牛宝正用半生隐秘,换来了一群革命者的新生,也换来了历史的公正。   他的代号“OX”,早不是简单的英文音译,成了黑暗里彼此辨认的暗号,成了绝境中相互托举的见证。   ‌【评论区聊聊】这样一位藏在历史深处的平凡功臣,是否让你想起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?你觉得该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? (信源:寻找秘密战线的功臣“OX”——人民网)

0 阅读:2
古史

古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