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军连夜对伊发动空袭,危急时刻,中国表态
据上观新闻报道,近日美军在中东行动频繁。其中,特朗普对伊强硬态度引发关注,美军动向与伊核问题走向扑朔迷离。近期,特朗普在外交场合多次针对伊朗释放强硬信号。他先是通过阿曼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转交亲笔信,以达成新伊核协议为条件,威胁要么合作要么军事打击。随后接受采访时,更是变本加厉,扬言若伊朗不就范,将对其进行前所未有的轰炸,还打算实施二级关税制裁,连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也不放过。
这一系列举动,让美伊关系瞬间剑拔弩张。回顾历史,2015年美国与伊朗签署伊核协议,有效期10年。但2018年,特朗普单方面撕毁协议,还将伊朗革命卫队列入恐怖组织名单,甚至派人暗杀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负责人苏莱曼尼。从那时起,伊朗就对特朗普政府失去信任。此次特朗普提出新协议要求,伊朗方面虽未公开哈梅内伊的回信,但从特朗普后续表现来看,拒绝已成定局。
普京和特朗普(资料图)
毕竟,伊朗深知与毫无信誉的特朗普签署协议,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民主党上台后可能又会有变数。与此同时,美军在军事部署上也有明显动作。大量B - 2隐形轰炸机、C - 17战略运输机、KC - 135R加油机齐聚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基地,这一行为被广泛认为是为军事打击伊朗做准备。而在战场上,也门胡塞武装不断对美军发起反击。当地时间11日,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,执行联合军事行动,打击多艘敌对军舰,重点目标包括美国“杜鲁门”号航空母舰。
10日,还再次击落一架美军“死神”无人机,致使该无人机在也门战场损失数量增至18架。这表明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行动面临诸多挑战,伊朗背后的“抵抗之弧”虽部分受损,但仍有战斗力。在这危急时刻,中国站出来表明态度。4月1日,中国外交部在记者发布会上明确指出,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干扰了协议执行,制裁、施压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,伊核问题存在局势升级风险,相关方应努力为复谈创造条件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此前,中国还积极组织伊核问题北京会晤,由中国副外长马朝旭主持,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、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出席,会后三国发布联合声明,强调政治外交接触与对话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正途。中国的表态有着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秉持客观公正立场,为推动伊核问题和平解决积极斡旋。
伊核问题关乎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,一旦局势失控,战火蔓延,将给地区人民带来沉重灾难,也会对全球能源市场等产生负面影响。另一方面,中国的主张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诉求,即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,而不是诉诸武力。美国若执意对伊朗发动空袭,不仅会让中东陷入更大规模动荡,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,中俄等国也不会对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坐视不管。
美军(资料图)
目前来看,特朗普对伊朗的强硬态度和美军的军事部署,是否会真的引发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,尚待观察。但国际社会普遍希望美国能够冷静下来,回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轨道上。毕竟,和平与稳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,任何试图破坏地区和世界和平的行为,都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。而中国也将继续在伊核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,为推动和平解决争端贡献力量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