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脸之外:婺剧〈三打白骨精〉的文化自信突围
2025年,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《三打白骨精》以一场场跨越国界的演出,掀起全球观众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狂热。这部脱胎于经典名著的作品,不仅以“变脸+变装”的视觉革新惊艳舞台,更以深厚的文化内核与现代化表达,成为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鲜活样本。
传统婺剧的“变脸”本是京剧的独门绝技,但在《三打白骨精》中,这一技艺被赋予新的生命力。白骨精的三次变身——从白脸骷髅到美艳村姑,再到老妪、老汉——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,仅用一分钟完成三次变脸与变装,瞬间切换角色的阴狠与伪装,成为全剧的高光时刻。这一设计不仅是对川剧变脸的创新性吸收,更通过服饰、动作与情感的同步转换,深度挖掘了角色的复杂性。打破了传统戏曲的表演边界,让观众在惊叹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现代活力。
婺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?《三打白骨精》提供了答案。该剧在保留传统唱腔与程式化动作的基础上,大胆引入现代舞美与音效技术。例如,白骨精变身的瞬间,灯光与配乐精准配合,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冲击;舞台设计结合数字投影,将白骨洞的阴森与取经路的艰险具象化。这种“旧瓶装新酒”的创作理念,既尊重传统,又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。
国际巡演的成功更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。2025年1月,《三打白骨精》在孟加拉国“欢乐春节”演出中,被文化部长法鲁基盛赞“有动有静,叙事极富张力”;在多伦多的海外戏曲春晚上,全剧通过幽默的表演风格与高难度武戏,让西方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。截至目前,该剧已在14个国家演出21场,场场爆满,成为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的标杆案例。
《三打白骨精》的成功,既是婺剧的涅槃重生,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,是根植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自信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该剧通过艺术实践回应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命题。在演出中,年轻观众感叹“舍不得眨眼”,海外观众则因“共情的角色塑造”重新认识中国故事。这种跨文化的共鸣,正是文化自信的底气——传统无需迎合,只需以创新的姿态展现其本真价值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