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文工程2.0是什么理解上下文工程机制
《上下文工程2.0:上下文工程的上下文》这篇文章,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:AI不聪明,多是“上下文工程”出了问题。
我们正面临一场“上下文危机”(Context Crisis),一直试图通过造更大的“上下文窗口”来提升AI表现,但从没认真设计它的工作机制。
论文把AI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:
1.0:你得用点鼠标、敲命令才能让AI干活,比如翻译语言;
2.0:可以讲人话了,但还得下清晰指令(提示词),就是现在的主流;
3.0:AI能理解“场景”了,像个靠谱搭档,例如通用智能体;
4.0:AI拥有世界观,能主动理解你甚至超越你,像科幻里的贾维斯。
我们正卡在2.0,但幻想着3.0甚至4.0的体验,这才是理想与现实的最大落差。
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哪怕上下文窗口从2k涨到100万,AI还是容易“失忆”:你把500轮聊天全堆给它,它就像实习生在文件堆里找线索,最后只能看懂最近一页。
想让AI变聪明,关键不是加记忆力,而是重构“结构”:
- 让AI学会“抽象总结”,更大效率压缩历史信息;
- 给它不同的“子智能体”,有条不紊分工协作;
- 建立“共享记忆”,像个总知识库,谁需要谁来用。
这套逻辑,被称为“语义操作系统”(Semantic OS),即打造一套AI能真正用起来的“记忆与协作系统”。
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原文:arxiv.org/pdf/2510.26493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