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外长被“中断”访华之路后,德国国内各界“火力全开”!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!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! 最近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闹得沸沸扬扬,本来定好 10 月 26 日来华,结果出发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,说是 “没能安排足够会谈”,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说辞,真实原因是他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。他一边说承认 “一个中国” 政策,一边又声称德国要 “自己决定” 政策怎么实施,这明显是在踩中国的红线,中方肯定不能接受,访华自然就黄了。 这事儿一出,德国国内立马炸开了锅,各界都在 “火力全开” 地表达不满,没人觉得该指责中国,反而都在说自家外交搞砸了。 首先跳出来的是经济界,本来好多企业家都跟着准备访华,想敲定稀土供应和新能源汽车的合作,结果全泡汤了,这些企业家干脆集体退出了代表团。 这也不奇怪,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停滞不前,全靠中国市场撑着,今年前八个月,中德贸易总额就有 1634 亿欧元,中国重新超过美国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。德国的汽车业更离不开中国,每卖出四辆车就有一辆是中国消费者买的,还有高端制造必需的稀土,七成以上都得从中国进口。 瓦德富尔这么一闹,企业的生意全受影响,经济界能不生气吗?大家都清楚,这时候指责中国,就是断自己的财路,纯属愚蠢行为。 德国政府内部也吵翻了天。瓦德富尔所在的基民盟里少数人还嘴硬说要 “对华强硬”,但执政伙伴社民党直接开炮批评,说取消访华是 “极其不良的信号”,强调德国需要的是 “务实外交”,不是搞 “意识形态表演”。社民党的外交发言人说得很明白,现在全球局势紧张,和中国保持对话才重要,这么折腾只会把关系搞僵。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默茨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根本没达成一致,一会想从中国赚钱,一会又想在姿态上强硬,结果就是政策混乱,自己打自己的脸。 连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都看不下去了,直接说这是默茨政府的 “超级外交灾难”。这话一点不夸张,默茨本来还指望通过对华合作重振经济,甚至计划年底自己访华,现在瓦德富尔把事情搞砸,后续安排全被打乱了。 德国专家也分析,现在德国对美出口已经受阻,如果中德经贸再受冲击,制造业根本扛不住。想想前总理默克尔的做法就知道差距在哪儿,她在任时 11 次访华,一直坚持 “求同存异”,从不拿核心利益问题做文章,把中德关系带到了黄金时期,企业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。她早就警告过,和中国脱钩是错误的,会伤害德国,现在这话全应验了。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,合作的大门敞开,但相互尊重是前提,“一个中国” 原则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。 瓦德富尔之前就多次对中国发表偏见言论,一会指责中国在台海问题上 “有侵略性”,一会把俄乌问题的责任往中国身上推,这种不尊重的态度,怎么可能指望中方给好脸色? 其实中方已经安排了王毅外长和他会晤,这本来就尽到了东道主的本分,所谓 “议程不足” 不过是他找的台阶。 现在德国各界都看明白了,指责中国没有任何好处,反而会让自己付出代价。经济上,企业失去合作机会,本来停滞的经济雪上加霜;政治上,政府内部矛盾公开化,执政信誉受损;外交上,德国的国际形象也打了折扣。这事儿也给其他西方国家提了醒,和中国打交道,就得实实在在讲合作,想两头占便宜、耍小聪明,最后只会砸自己的脚。 瓦德富尔后来又说行程只是推迟,会重新安排,但要是不改变态度,不懂得尊重中国的底线,就算来了也没用。说到底,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,最终伤害的都是德国自己,这种蠢事谁都不会支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