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:“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,都存在一个错觉,那就是只要他们躺

文人学社 2025-10-30 10:04:15

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:“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,都存在一个错觉,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,欧美就会去打中国,而中国需要他们,无论他们做什么,中国都应该出钱,出力!” 这番剖析戳中了部分国家对中伊、中俄合作的认知偏差,而梳理中国与伊朗、俄罗斯的合作实践、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,能清晰看到中国对外合作从不基于 “依附” 或 “对抗”。 而是始终以靠谱的行动、稳定的预期、对等的利益,构建可持续的伙伴关系,这种合作逻辑与 “天然盟友” 的错误认知形成鲜明对比。 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,始终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,而非 “一方依附另一方”。 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典型案例。 俄罗斯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,2024 年供应量达 220 亿立方米,中国则为俄罗斯提供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,同时双方共同建设天然气加工设施,推动能源合作从 “单一出口” 向 “产业链协同” 升级。 在科技领域,中俄联合研发的 CR929 客机项目,双方按出资比例共享技术成果与市场收益,不存在 “一方出钱、一方受益” 的失衡情况。 这种合作模式完全符合 “对等” 原则,任何一方都不会因 “姿态” 获得额外利益,而是依靠务实行动实现共赢。 中伊合作同样遵循 “靠谱、稳定” 的逻辑,聚焦长期利益而非短期投机。 中国与伊朗签署的 “全面合作计划”,涵盖能源、基建、贸易等多个领域,合作项目的推进均以双方履约能力为前提。 中国帮助伊朗建设的恰巴哈尔港,严格按照协议时间表推进,港口建成后提升了伊朗与南亚、东南亚的贸易便利性,而中国则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与物流枢纽资源。 在贸易领域,中伊使用本币结算的比例从 2020 年的 15% 提升至 2024 年的 40%,减少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,这种合作基于双方对彼此经济稳定性的认可,而非 “中国单方面付出”。 伊朗若试图以 “抗衡西方” 的姿态寻求额外支持,不符合双方合作的既定框架,也无法获得中国的认可。 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,从根本上否定了 “躺下就能获支持” 的错误认知。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,不与任何国家结成军事同盟,也不会因 “对抗第三方” 而与他国开展合作。 白皮书明确指出,中国对外合作遵循 “共商共建共享” 原则,所有合作项目均基于双方自愿、平等协商,不存在 “一方必须为另一方出钱出力” 的义务。 无论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还是与伊朗的基建合作,中国都注重风险防控,对合作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评估,确保项目能为双方带来实际利益。 这种 “靠谱” 的合作态度,让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赢得广泛信任,也让 “依附”“投机” 的想法失去生存空间。 部分国家产生 “中国需要他们” 的错觉,源于对国际格局的误判。 当前全球多极化趋势明显,中国、俄罗斯、伊朗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大国,在国际事务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,不存在 “谁离不开谁” 的绝对依赖。 中国与他国合作,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、维护全球多边秩序,而非 “需要他国充当对抗西方的工具”。 俄罗斯专家指出的 “错觉”,本质上是这些国家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合作关系,忽视了中国对外合作的基本原则,这种认知若不调整,必然会影响合作的推进。 中国对外合作的逻辑,始终围绕 “长期、稳定、对等” 展开。 无论是与俄罗斯、伊朗,还是与其他国家的合作,中国都以靠谱的行动履行承诺,以稳定的政策保障合作预期,以对等的利益分配确保合作可持续。 这种合作模式不依赖 “对抗” 或 “依附”,而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理性选择,也为国际社会构建新型伙伴关系提供了参考。 只有摒弃 “天然盟友” 的错误认知,以务实、平等的态度开展合作,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,这是中国对外合作的核心逻辑,也是所有希望与中国合作的国家需要理解的基本前提。

0 阅读:0
文人学社

文人学社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