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麟征是国军悍将,作战勇猛,手下曾有杜聿明、郑洞国两位名将。可这两人最后都离开了他,这是为什么? 1932年,关麟征的独立旅扩编成25师,下辖73旅、75旅。他和杜聿明、张耀明都是陕西老乡,也都是黄埔一期生——杜聿明任73旅旅长,张耀明任75旅旅长。 关麟征一直和张耀明走得近,张耀明是他小团体里的二号人物,对杜聿明却始终冷淡。 后来25师划入十七军,军长徐庭瑶看重杜聿明的能力,提拔他当副师长。这让关麟征特别不满,因为他本来想推荐张耀明做副手。关麟征治军算严,但不爱抠细节; 杜聿明做事一丝不苟,练兵有章法。两人很快因训练问题争执,关麟征脾气上来,直接让各部队长凡事听他命令,杜聿明在25师彻底没了实权,待得很别扭。 1933年3月长城抗战,25师最先赶到古北口。关麟征带团冲锋时被榴弹炸伤,后续战斗全由杜聿明代为指挥。 可战后评青天白日勋章,48人名单里有关麟征、张耀明,实际撑完硬仗的杜聿明却没份。心灰意冷的他找徐庭瑶帮忙,进了南京军校高等教育班进修,彻底离开25师。 再看郑洞国。1933年3月中旬,长城抗战南天门战役中,他是第二师4旅旅长,率部坚守多日。后来83师阵地危急,他正带残部后撤,听说军情紧急,立刻掉头回前线,脱了军装只穿衬衣,举枪带头冲锋,最终和83师反攻部队一起夺回阵地。 1936年,第二师师长黄杰升职,推荐郑洞国接任师长,他的发展一度比杜聿明顺。 1937年,关麟征升任52军军长,手下管着郑洞国的2师和张耀明的25师。 52军在台儿庄会战中反击得力,关麟征还得了“关铁拳”的称号。后来他升32军团长,52军军长空出来,他直接推荐张耀明接任,只给郑洞国安排副军长的位置,还不让他再兼2师师长。 要知道,郑洞国当师长、授少将都比张耀明早一年,2师的战绩和伤亡也比25师多。他满心委屈,干脆请了长假离开部队。 后来汤恩伯邀他任98军军长,可1939年杜聿明扩编第五军后邀他去荣誉一师当师长,郑洞国干脆连军长都不当了,转头投奔杜聿明。 后来杜聿明去东北当保安司令,郑洞国是副长官;杜聿明生病住院,也由郑洞国代理职权,两人成了亲密搭档。 关麟征打仗确实勇猛,可在用人上太偏私心腹,对杜聿明、郑洞国要么排挤要么打压,这才让两位名将都不愿再跟着他。 关麟征后来在抗战中仍有建树,1939年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,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,成为黄埔生中,第二个升任集团军总司令的将领,坂垣征四郎都感叹他“一个军可抵十个军”。 但他的军事生涯没能再进一步,抗战胜利后因昆明一二·一惨案被撤职,之后转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、陆军总司令等职。 1949年,他辞去所有职务,带着家人定居香港,拒绝赴台任职,从此淡出军界。 在香港的日子里,关麟征深居简出,日常以晨练、练字、听京剧度日,却常托人打听大陆建设的消息,听到利好新闻总会格外高兴。 1980年8月1日,他在香港伊利莎白医院病逝,终年75岁。消息来,同为黄埔一期的徐向前元帅特意致电家属,感慨“黄埔同窗,怀念不已”,以此致敬这位昔日的抗日猛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