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传来消息! 英伟达CEO公开表示 黄仁勋放话:美国要赢,中国AI人才是关键! 10月28号,美国芯片大厂英伟达的CEO黄仁勋,聊了聊他对中美AI和芯片领域的看法,说得很直观。 他首先提到,美国得重视中方市场,得想办法把中方这边的AI开发者争取过来。为啥这么说呢?因为现在美国搞的那些出口管制政策,已经让它错失了全球一半的AI人才,要知道全球AI人才里,东方人占了很大比例,这些人不管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技术落地方面,都很有实力。 黄仁勋点出人才问题挺明白的,全球一半AI研究者是华人,美国封来封去其实是把核心资源往外推,等于自断臂膀。但他这话也藏着企业私心,毕竟英伟达丢了中方高端市场,急着盼政策松绑。 你瞅瞅黄仁勋这话里的门道,“全球一半AI研究者是华人”可不是随口乱说的。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早算过账,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里,中国籍的占了47%,比美国本土的18%高出一大截。OpenAI更明显,GPT-4o那17个核心研发成员里,6个是华人面孔,ChatGPT的关键技术贡献者里至少9个带着中文姓氏。就连马斯克的xAI团队,核心组里华人占比都高得吓人,顶尖AI顶会NeurIPS上,拼音名字快把榜单占满了。 这背后是实打实的人才储备。中国每年STEM专业毕业生超500万,全球找不出第二个国家有这规模。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今年评的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”里,一半都在搞AI,最年轻的才27岁,扎根在大模型、自动驾驶这些硬赛道上。美国智库Macro Polo更戳破真相:美国本土的顶级AI人才里,华人占了75%,等于硅谷的AI引擎,大半靠华人智慧驱动。 可黄仁勋没明说的是,这些人才为啥成了“香饽饽”?根本还是数学功底硬。AI说到底是玩算法、算力的活儿,本质就是数学游戏。华人在这方面的优势藏都藏不住——国际奥数竞赛里中国队常年霸榜,北京、上海的学生在PISA数学测试里次次拿第一,海外华人后代的数学成绩也比当地人高出一大截。从丘成桐到陶哲轩,华人数学家撑起了半边天,年轻一辈自然在AI领域吃得开。 更讽刺的是,美国自己正在把这波红利往外推。这边Meta为了抢华人AI专家,给庞若鸣开了四年2亿美元的天价薪酬,那边美国政府却在搞出口管制,连芯片设计软件都不让对华出口。去年有个硅谷实验室统计,因为签证限制和技术封锁,返回中国的华人AI学者比前一年多了30%。这些人回去就搞出了大动静,比如DeepSeek的大模型,把训练成本压到行业1/9,准确率还比GPT-4高11个点,直接在欧美圈炸了锅。 黄仁勋急着替美国“操心”人才,说到底还是为自家生意发愁。英伟达的高端芯片,以前中国市场占了不小份额,现在管制一卡,H100、A100卖不动,只能推阉割版的芯片凑数。虽说2025年营收看着涨了55%,但高端市场的利润丢了不少,这账黄仁勋比谁都清楚。他喊“美国要赢靠中国人才”,潜台词其实是“政策松绑吧,不然英伟达要输了”。 美国的矛盾就在这儿:既想靠华人人才维持AI霸权,又怕这些人才帮中国搞突破,于是搞出这套“又要又要”的把戏。可事实已经摆出来了,2024年中国顶尖科技人才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,达到32000多人。清华、北大早就挤进全球顶尖AI研究机构25强,本土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顶用。 说白了,黄仁勋的话戳破了美国的幻觉:AI竞争拼的是人才根基,不是一纸禁令能锁住的。中国每年500万STEM毕业生的盘子在这儿,本土的产业练兵场也搭起来了,就算美国把门关上,人才红利照样能兑现。美国真正该慌的不是“错失人才”,是自己把路走窄了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