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许绍雄凌晨去世, 有句话一直不敢说,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,许绍雄这类香港实力派

南琴聊文化 2025-10-28 20:20:38

看到许绍雄凌晨去世, 有句话一直不敢说,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,许绍雄这类香港实力派老戏骨,大家对他们的相貌,要比姓名记得更深。   这位被称为 “TVB 绿叶王” 的老戏骨,塑造过太多刻进记忆的角色:《使徒行者》里亦正亦邪的欢喜哥,《新扎师妹》中护犊情深的方钟 Sir,《暗战》里干练的警探黄启法。   这些角色或霸气或温情,却都带着他独有的气场,眼角的细纹、略带沙哑的嗓音、笑起来憨厚又藏锋的神态。   可若不是这场热搜,很多人确实叫不出 “许绍雄” 这三个字,就像我们记不住廖启智的本名,却记得《刑事侦缉档案 3》里那个臭脾气的老差骨田哥;想不起艾威的名字,却对《鹿鼎记》里韦小宝的损友多隆印象深刻。   为什么香港老戏骨总让人 “记脸不记名”?核心在于他们用角色代替了姓名。   港片黄金时代,影视工业讲究 “千人千面”,配角从不是主角的背景板。   许绍雄演了一辈子配角,却能让每个小人物都有灵魂:欢喜哥的狠辣里藏着温柔,方钟 Sir 的严肃中带着幽默,这种极致的角色塑造,让观众记住的是 “这个形象” 而非 “这个演员”。   反观现在的影视圈,流量明星占据荧幕,角色模板化严重,看过即忘,自然难有记忆点。   更重要的是,这些老戏骨承载着 70 后、80 后的青春记忆。   那些年没有流媒体,我们守在电视机前追港剧,在录像厅里看港片,廖启智的疯癫线人、黎宣的慈爱长辈、秦沛的商界大佬,这些面孔伴随我们长大,成为青春的一部分。   他们的相貌之所以比姓名深刻,是因为每张脸都绑定着一段时光,看到许绍雄,就想起躲在被窝里追剧的夜晚;看到艾威,就记起和同学模仿多隆的趣事。   这种情感联结,远比一个陌生的姓名更有分量。   今年已有 9 位香港老戏骨离世,从 “第一恶人” 方刚到 “御用爷爷” 周骢,再到如今的许绍雄,他们的离开带走了一个时代。   但值得庆幸的是,他们用演技留下了永恒的影像。   现在重看《使徒行者》《鹿鼎记》,依然会被这些配角打动,因为他们的表演没有套路,全是真诚。这种 “一日演员,一世演员” 的匠心,正是现在影视圈最缺失的东西。   许绍雄的离去,让我们再次怀念那些 “脸熟名生” 的老戏骨。   他们或许一辈子没当过主角,却用无数个经典配角,撑起了港片的半壁江山。   在流量当道的今天,我们之所以怀念他们,不仅是怀念老港片的味道,更是怀念那份对表演的纯粹热爱。   大家对此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!

0 阅读:63
南琴聊文化

南琴聊文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