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方“拒见”德国外长后,德国女部长狂妄挑衅:狠狠打击中国。 最近德国在对华关系

南琴聊文化 2025-10-28 19:32:13

中方“拒见”德国外长后,德国女部长狂妄挑衅:狠狠打击中国。 最近德国在对华关系上的操作,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,一边是政界喊着强硬口号,一边是经济界叫苦连天,完全是自相矛盾的样子。 尤其是中方推迟了26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后,德国经济部长赖歇更是直接放话要“狠狠打击中国”,还公开支持荷兰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收归国有,这波挑衅看着嚣张,实则暴露了德国的底气不足。 要知道,德国根本没资本跟中国硬刚。 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,德国三分之一的汽车制造商都依赖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,而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又有力,直接禁止了这家工厂的成品芯片出口,一下子就掐住了德国车企的命脉。 现在大众等车企已经因为芯片断供关闭了部分生产线,百亿级别的经济损失说没就没,连德国总理默茨都忍不住抱怨,说中国的供应链反制让他们“忍无可忍”。 更讽刺的是,喊着要“打击中国”的赖歇,之前还曾因为稀土问题私下联系中国商务部求助,这种一边依赖一边叫嚣的姿态,实在有点自欺欺人。 其实德国外长这次访华本来是带着“救命任务”来的。 瓦德富尔的随行名单里特意安排了汽车和稀土领域的专家,明摆着是想解决德国产业的燃眉之急。 可这位刚上任一年多的外长,访华前偏要发表不当言论,不仅赞同美国对华加征高关税,还在日本指责中国“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”,触碰了中方的核心利益底线。 中方早就明确重申“一个中国”原则是国际共识,这样的前提下,自然不可能安排有实质意义的会谈,访华行程只能推迟,连默茨总理后续的访华计划都受了影响。 这事儿的导火索其实是荷兰的操作,但最后买单的却是德国。 中方的反制不是全面禁运,而是精准打击要害,安世中国工厂占了全球相关芯片产能的70%,欧洲车企的库存仅能维持数周,找替代供应商更是要等好几个月。 现在荷兰都已经开始软化态度,请求中国豁免了,德国部分官员却还在硬撑着放狠话,完全没认清自己的脆弱处境。 就连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喊着“尽其所能报复”,听着也更像是焦虑的嘴硬,毕竟从稀土到芯片,欧盟在很多领域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。 说到底,德国现在的困境都是自己造成的,内部没能统一声音,外交上的强硬姿态不仅没解决任何问题,反而堵死了沟通的大门。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,愿意对话,但前提是对方得承认错误,不能搞胁迫那一套。 如果德国继续这种言行不一、战略失调的操作,嘴上喊着“打击中国”,实际却承受不起经济损失,未来只会在地缘经济博弈中付出更沉重的代价。 大家对此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!

0 阅读:0
南琴聊文化

南琴聊文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