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只有中方敢这样!华尔街某报感慨,中方和白宫谈判几乎不让步! 26日,中美在吉隆坡的闭门谈判,彻底刷新了外界对大国博弈的认知。 面对美方威胁11月1日对华商品加征100%关税的强硬表态,中方全程没做任何原则性让步,反而直接甩出两份文件,用实力展现了“我的规则我做主”的底气,这波操作确实没哪个国家敢这么干。 更巧的是,10月25日,谈判桌上的博弈还在进行,太空传来的一组照片又引发了热议。 “吉林一号”卫星发布的台湾全景高清图,把台北街道、中正纪念堂这些地标拍得一清二楚,而这一天刚好是台湾光复纪念日,用现代科技为国家主权做了次“看得见的证明”。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关,实则是中方战略协同的缩影,经济上有硬筹码,主权上有硬立场,两者相互支撑,才有了谈判桌上不让步的底气。 中方在谈判中提交的第一份文件是新的稀土管理办法,不仅新增了五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,还要求对采购稀土的半导体客户做背景调查。 要知道全球七成军用稀土都来自中国,F-35战机这些美国尖端军备都离不开它,中方明确说这是国内法规,没商量余地,直接戳中了美方的要害。 另一份文件是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合同清单,现在肯尼亚用人民币结算每年能省2.15亿美元利息,巴西、澳大利亚的矿企也开始用人民币和中国钢企交易,显然中方正在慢慢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。 面对美方要求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的诉求,中方的回应更直接,九月份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为零,导致美国大豆库存激增27%,农民亏得叫苦不迭。 这背后是中国外贸结构的改变,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20%降到了12.7%,东盟早就成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,美方的关税威胁自然没了杀伤力。 还有个细节特别能体现中方的主动权,申请稀土出口的外国企业,必须用中文和国产WPS软件提交文件。 这看似小事,实则是在制定新规则,让对方适应我们的标准,和“吉林一号”展示的民用科技实力异曲同工,都在说同一个道理:中国的话语权已经今非昔比。 “吉林一号”的照片也不只是好看,这颗原本用于农业监测的民用卫星,能拍出这么清晰的影像,本身就是科技实力的证明。 它告诉外界,中国在民用科技领域的进步,同样能转化为维护主权的力量。 而选择在台湾光复纪念日发布,更传递出明确信号: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触碰,这和谈判桌上中方坚守的底线一脉相承。 现在看来,10月25日这一天的两件事,已经勾勒出与中国打交道的新范式。 中方的不让步,不是盲目强硬,而是有稀土管制、多元贸易伙伴、科技实力这些硬支撑。 未来不管是经贸谈判还是地缘政治博弈,对手都得明白,一个在主权问题上坚定、在经济领域有筹码的中国,绝不会为了妥协而放弃核心利益。 大家对此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