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仿以色列的“台湾之盾”,真能撑起所谓“防空网”? 近期台军抛出“台湾之盾”

羿晗哥 2025-10-24 10:24:36

模仿以色列的“台湾之盾”,真能撑起所谓“防空网”? 近期台军抛出“台湾之盾”计划,宣称对标以色列的多层防空反导体系,试图用外购与自研装备拼凑出“全维度防御”。但这套看似覆盖近中远高空的系统,实则是技术与战略上的双重幻象。 从架构看,“台湾之盾”的确在模仿以色列思路:近程靠美制NASAMS,中远程依赖爱国者2、天弓2,高空反导寄望爱国者3、天弓3,临近空间则押宝未量产的天弓4,看似形成了火力梯度。但以色列的体系是历经多次冲突打磨的成熟产物,而台军的“盾”全是“拼凑货”。 核心难题在系统整合。以色列的铁穹、箭式系统依托统一数据链联动,而台军的装备来自美、台多地,美制系统用Link-16数据链,台制天弓系列用本地加密链路,通信协议与加密标准完全脱节。美军整合类似系统花了十余年耗资数十亿,台军所谓的“AI中枢整合”更像空谈。 装备性能更是掺水严重。号称对标以色列箭2的天弓4,实际速度仅7-8马赫,比箭2慢近两成,雷达还无法分辨真假弹头,至今仍在试射阶段,2026年才计划量产。即便成熟装备也难堪大用,前驻以色列代表张国葆直言,乌克兰用爱国者拦截率仅6%,台军拿到的还不是最先进版本。 更致命的是抗毁性与成本困境。以色列有美军中东支援兜底,而台湾的固定雷达站与导弹阵地,首轮打击就可能被摧毁。且拦截弹成本悬殊,一枚爱国者3达420万美元,面对无人机与火箭弹的饱和攻击,很快会陷入“无弹可打”的窘境,这在以伊冲突中已得到印证。 说到底,“台湾之盾”是政治作秀多于实战部署。在体系化打击面前,这种拼凑的防御网终将不堪一击,所谓“安全幻觉”注定会破灭。台防卫部门

0 阅读:37

猜你喜欢

羿晗哥

羿晗哥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