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得揪心,东北一女子,拍下自家门口不少燕子滞留没来得及往南飞,导致它们不多被冷死

春秋说史 2025-10-21 17:49:06

看得揪心,东北一女子,拍下自家门口不少燕子滞留没来得及往南飞,导致它们不多被冷死在了她家门口。女子无奈的表示,这群燕子少说也有百多只,但因突然降温,它们都飞不走了,现在一群燕子就瞅着女子家门口要温暖一点,就搁其家门口待着,目前已经死了好多只了。但眼瞅着也没办法,除非坐飞机带它去南方… 东北王女士(化名)推开家门时,门口躺着很多燕子,有的已经没了气息,爪子还紧紧抓着墙角的缝隙,像是没来得及完成南迁的最后一步。 王女士蹲下身轻轻碰了碰一只幼燕,身体早已冰凉,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,不少网友看得心疼:“好好的候鸟,怎么就折在这儿了?” 这幕悲剧不是偶然,背后藏着人与自然节奏错位的 3 个关键原因。 最直接的是骤变的气候:前一天还 15℃的暖天,夜里突然降到零下,正在准备迁徙的燕子没来得及调整节奏,幼鸟尤其脆弱,体力根本扛不住低温。 再加上城市环境的 “误导”,王女士发现空调外机下方堆着几只燕子,“估计是把机器散热的余热,当成了临时避寒的地方”,可外机夜里会停机,热量一散,它们就冻僵了。 还有光污染的影响,小区通宵亮着的路灯,让燕子误以为天快亮了,打乱了它们靠天色判断迁徙时间的本能,错过了最佳出发窗口。 面对这样的情况,不少网友提出 “空运南下”“集体投喂” 的想法,但这些善意其实不切实际 —— 空运成本高且容易让燕子应激,强行喂食还可能呛到气管。 发现活燕子后,先戴手套(避免留下人类气味),把它们放进铺了软毛巾的透气纸箱,放在温暖避光的地方,别开空调直吹。 然后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或野生动物救助站,他们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和饲料,能最大程度减少二次伤害。 如果遇到已死亡的燕子,也别直接丢弃,通知社区防疫人员统一处理,避免滋生细菌。 更重要的是,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 3 个重要警示。对普通人来说,迁徙季(春秋两季)要多留意周边的候鸟,看到落单、虚弱的鸟类,别盲目动手,先找专业机构。 对社区和城市而言,迁徙季可以减少通宵亮灯的时长,比如小区路灯换成感应式的,避免光污染干扰鸟类判断。 建筑设计时也能多留点心,比如在空调外机旁装个小挡板,别让候鸟误以为是安全的避寒点。 有网友留言说:“老家村口的老槐树没了之后,每年迁徙的燕子就少了,其实我们多给它们留个歇脚的地方,就够了。” 燕子的死不是小事,而是自然给人类的 “提醒”,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却容易忽略候鸟的生存需求。 它们千里迁徙,靠的是对气候、光线的本能判断,而一次突然的降温、一盏通宵的路灯、一处设计不当的建筑,都可能让它们迷路。 希望这幕揪心的场景,能让更多人记住:城市不只是人类的家园,也该给候鸟留条 “回家的路”,毕竟每一只顺利南飞的燕子,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信号。 对此,你还有什么看法呢? 信息来源 :大象新闻

0 阅读:36
春秋说史

春秋说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