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一女子和朋友住民宿,准备泡澡时,竟然发现浴缸底部是透明的,她凑近一看,能清晰看见楼下的楼梯,她朋友下去抬头一看,浴缸底部一览无余,在这泡澡是一种什么体验?害怕走光,她根本不敢泡澡了。网友:一个敢装一个敢洗! 谁能想到,住民宿想泡个澡放松,却差点 “当众沐浴”?吉林王女士的经历,把 “民宿创意” 和 “隐私安全” 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,也给出门住店的人提了个醒。 事情是这样的,10月27日王女士和朋友订了民宿,准备泡澡时低头一看,浴缸底部竟是全透明玻璃 ,不是朦胧的磨砂款,而是能清清楚楚看见楼下楼梯和来往人影的那种。 她起初以为眼花,伸手摸了摸玻璃边缘,又让朋友下楼抬头确认,结果对方一上来就咋舌:“太离谱了,从下面看啥都能着见!” 原本期待的放松时刻,瞬间变成了 “怕被窥视” 的尴尬,两人干脆放弃泡澡,连换个方式休息都觉得不自在。 面对质疑,民宿老板的解释更让人无语:“这是专门给情侣设计的特色浴缸,主打私密体验。” 可 “特色” 和 “私密” 显然拧了劲 。 对住客来说,浴室是卸下防备的私人空间,就算设计再新颖,只要存在被他人窥视的可能,就是对隐私的冒犯。 更何况,老板从头到尾没提前告知浴缸是透明的,等于让王女士一行人被动 “踩坑”,所谓的 “创意”,成了没提前打招呼的 “惊吓”。 这事传开后,网友的讨论戳中了不少关键问题。有人吐槽 “创意过头没了边界”,也有人担心安全:“全透明玻璃承重够不够?沾水后滑不滑?万一裂了咋办?” 更理性的声音指向行业漏洞,民宿不能靠 “噱头” 赚眼球,该有的告知义务得尽到,平台也该加强审核,监管部门更要明确隐私保护的底线 , 总不能让 “个性化” 变成 “没规矩”。 其实这事里藏着两条实用提醒。对消费者来说,订民宿别光看美图,仔细查实拍图,遇到 “模糊创意” 的描述,提前问房东细节。 到店发现不符,立刻要求换房或退款,遇到隐私隐患还能留证据投诉。 对民宿经营者而言,“创新” 得有底线,尊重隐私是第一,再特别的设计,只要可能让住客不适或暴露,就得提前说清楚,甚至提供替代方案 ,毕竟没人出门住店,是为了赌 “会不会被看光”。 说到底,王女士没泡澡是小事,但这件事背后的问题不小。 共享住宿时代,“个性化” 不是无底线的借口,创意更不能以牺牲住客的隐私和安全为代价。 不管是民宿老板、平台还是监管方,都得守住 “尊重” 这条线,让出门在外的人能安心放松,才是民宿该有的 “特色”,而不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“意外”。 对此,你怎么看呢? 信息来源:大象新闻
吉林一女子和朋友住民宿,准备泡澡时,竟然发现浴缸底部是透明的,她凑近一看,能清晰
春秋说史
2025-10-21 16:49:05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