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我南熏礁官兵遇袭,6人死亡,5人失踪,凶手至今还是谜! 从湛江港驶向南

科普的启示 2025-10-21 11:36:35

1990年我南熏礁官兵遇袭,6人死亡,5人失踪,凶手至今还是谜! 从湛江港驶向南沙南熏礁,需顶风破浪航行两天。然而在最后两天,部队呼叫南熏礁无线电,却毫无回应。 随着支援船只逼近,战士们的不安愈发强烈。南熏礁位于郑和群礁西南端,是巨大礁盘,退潮时有两处礁体露出。这里气候恶劣,深海区风急浪高,礁盘常受海浪冲击,驻守环境艰苦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南海局势紧张。在南沙群岛56个岛礁中,中国占7个,台湾国民党当局占2个,其余多被越、菲等国占据。1988年中越在此海战,当时中国刚在南熏礁驻军,条件极差,战士们只能插钢管建简易高脚屋,驻守超一年。当时守礁的是陆战队某部12名战士,1人因伤送至永署礁治疗。 支援船只抵达时,高脚屋顶五星红旗飘扬,但礁盘寂静,高脚屋内无人。平时战士们会欢呼迎接,此刻却毫无动静。船未靠岸,战士便跳入水中,走进高脚屋,只见6具尸体横七竖八,2人被扼喉,4人被枪击。屋内弹痕累累,交通艇不翼而飞。在礁盘水下捞起制式步枪,还发现礁长张效忠的眼镜,他和另外4人失踪。 支援人员上报情况,舰队成立调查组,但因缺乏证据,未得出结论,此事成谜。 多数观点认为是越南特种部队所为。1988年中越海战,中国海军大胜,收复7个岛礁,越南海军损失惨重。当时越南想报复,但我军警惕性高,且越军战俘在湛江受审未移交,他们无法动手。1990年后,我军在南沙军事态势明朗,越军掌握我守礁人员和舰船活动规律,报复条件成熟。南熏礁周边多个岛礁被越军占领,对我军形成合围,我军在南熏礁防守脆弱。越军鸿庥岛距南熏礁仅5海里,守备兵力超100人,可能有特种作战人员,他们可能利用我军防守薄弱发动突袭。且越军特战人员阴险,此次行动未留可疑物品,我方被俘5名战士可能已遇害。 除越军外,菲律宾、马来西亚也占据着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,理论上其军方存在突袭我驻军人员的可能。但从地理位置看,两国占据的岛礁距南熏礁较远,长距离偷袭的可能性极低。况且,它们与中国保持相对友好关系,不会贸然行动。 距南熏礁约4海里,是国民党占据的太平岛,有一定驻军。自1990年两岸关系回暖,国民党方面没必要激化矛盾。中越海战前后,太平岛国民党军队还为我军提供过后勤援助。所以,台湾守军偷袭南熏礁的可能性可彻底排除。 综上,南熏礁守备部队遭附近越军暗算的可能性极大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驻礁生活艰苦,我守备战士精神可能受影响,引发内部冲突导致悲剧,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否定。 据曾在南沙驻守的海军战士回忆,当时第一代驻守岛礁环境恶劣。受条件限制,礁盘上搭建的是最简陋的高脚屋,以钢钎为基,竹竿作柱、篾席为墙、沥青封顶,面积仅10平方米,被称作海上猫耳洞。 高温、高湿、飓风、狂涛常年侵袭,对战士身体是巨大挑战。长期食用方便面和罐头,缺乏新鲜蔬果和饮用水,战士腿脚、肠胃常出问题。这只是身体上的折磨。 面对茫茫大海,长期驻礁生活单调乏味,早年听不到广播、看不到电视。远离海岸,战士易产生疏离和被抛弃感,若家庭或情感出现问题,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,导致有人失去理智动武。不过,这种可能性较小,且只是猜测,无实际证据。 当时中国国力有限,海军实力不强,财力不足,但仍努力改善南沙守礁部队生活条件。继第一代高脚屋后,我国随后快速建设了建成第二代、第三代永固式钢筋混凝土礁堡,官兵的驻守环境大为改善。后来又经过多次的改造和扩建,如今的南薰岛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如今,南薰礁已焕然一新,现代化建筑和设施不断涌现。 2014年3月,“天琼号”驶入南薰礁开启填海作业,至11月,填海面积达0.18平方公里,面积扩大后抗风浪能力增强,在南沙七岛礁中面积排第五。填海后的南熏岛形似“只”字,“口”部为岛主体,呈长方形,面积约0.1平方公里;岛中央有六七层高的综合大楼;“撇”部末端是老礁堡和第三代高脚楼;“捺”部宽阔,除道路外还有大片建筑。 南薰礁设施齐全,智能微电网保障电力稳定,设施完善利于人员身心健康,电力、淡水、食物基本自给,特殊情况下也有较强生存能力。 曾经的南薰岛缺乏绿色,如今木麻黄、椰子树成林,老礁堡与新岛通过绿色长廊相连。 南薰礁悬案后,其快速发展让越南望尘莫及。绿色环绕的南薰岛虽小但责任重大,周边形势复杂。 我国实力增强,提升海域掌控力,才能维护海洋和岛礁安全。愿南海局势改善,被侵占岛礁早日回归。

0 阅读:0
科普的启示

科普的启示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