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一对夫妻去内蒙古玩,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蔬菜、土豆,竟然直接跑地里捡,农户发现后,不但不阻拦,反而催促他们:快捡吧,随便捡!原来,这些蔬菜都是农户不要的,夫妻俩1整天,捡了500斤,整个冬天的蔬菜都有了!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 原来,当地农户秋收时都有个规矩:先把外形周正、个头达标的蔬菜卖给收购商,剩下的要么个头小,要么形状稍歪,卖不上价钱,自家人口少也吃不完。 再加上内蒙古的冬天来得早,没几天土地就会冻得硬邦邦,这些菜没法储存,留着只能浪费。 农户们觉得,倒不如让路过的人拿回去,既不糟蹋粮食,还能添份人情,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过日子讲究。 夫妻俩听明白后,从车上取出布袋分工忙活:丈夫蹲在土豆垄里,小心扒开薄土捡拾,每颗土豆都没虫眼;妻子弯腰收拾田边的白菜和洋葱,动作轻怕碰坏了菜叶。 从上午忙到夕阳西下,两人装了满满四袋,称重时竟有500斤,后备箱塞得关不上,连后座都匀出空间放了两袋。 回家后把蔬菜分类存进储藏室,妻子感慨:“这500斤菜够吃一冬天,省的菜钱比来回油钱还多,更难得的是心里一直暖烘烘的。” 这段经历分享到网上后,很快引来不少网友热议。有网友点赞:“这才是真·惜粮!农户不浪费,游客得实惠,妥妥的双赢”“现在好多人喊着节约粮食,这对夫妻和农户才是用行动在做”。 也有网友起初疑惑:“长在地里的菜算不算人家的?会不会是‘偷’?” 然而很快有当地网友站出来澄清:“去年我去内蒙古旅游,农户不光让捡菜,还硬塞了袋风干肉,这是当地的老规矩,主人点头了就是正经捡,跟偷不沾边”, 还有懂法律的网友补充:“农户明确放弃所有权,捡菜完全符合规矩,既不越界也不违规”。 更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:“前年去内蒙古借宿,农户大妈半夜起来给我煮奶茶,临走还塞了奶豆腐,这边人实诚得很” “去年捡菜时,农户怕我装不下,还主动帮我找袋子,说‘多带点,冬天菜贵’”,这些细碎的故事,让评论区满是暖意。 其实,这500斤蔬菜的背后,藏着的是农户对粮食的敬畏,对陌生人的善意。夫妻俩原本奔着风景出发,却收获了比山水更珍贵的东西,那种不浪费一粒粮、愿与他人分享的乡土情,比任何风光都让人难忘。 就像有网友说的:“山水会随着季节变样,但这份人与人之间的暖,能记一辈子,这样的习惯,值得好好传下去。”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! 信源:金羊网2025年10月19日关于《河北一夫妻自驾到内蒙捡农民丢弃的蔬菜,当事人:一天捡了约500斤》
河北一对夫妻去内蒙古玩,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蔬菜、土豆,竟然直接跑地里捡,农户发现
湖锦行
2025-10-20 11:25:29
0
阅读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