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,2016年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开了18000平的邹市明文体健身中心,以为靠着自己“奥运冠军”的名气就能吸引无数人来,现实却啪啪打脸。 在拳馆运营的几年里,邹市明常常亲自检查地面是否干净、器械是否擦亮,发现拳套上有汗渍都会召集员工开会。 他对细节近乎苛刻,却没注意到拳馆真正的危机:人越来越少,账上的钱也越来越紧。 他习惯了在拳台上掌控一切,但面对复杂的经营问题,显得有些无从下手,拳坛经验没法帮他管理企业,细致反而变成了束缚。 时间往回推到2016年,那时他正意气风发地站在黄浦江畔的一栋高楼里,新租的18000平米场地空旷明亮,他满心想着要打造全国最顶级的拳击文体中心。 这不是普通健身房,而是一个融合拳击训练、私教健身和社交休闲的高端场所,他投入巨额资金,操心每一个装修细节,训练区设备要最专业,休息区要最豪华,墙上挂的全是他从奥运到职业赛场的辉煌瞬间。 那时的他,相信只要品质到位,靠着名气和口碑,生意一定能红火。 开业那天,拳馆热闹非凡,他请来了明星好友、体育名将助阵,媒体报道铺天盖地,发布会上的闪光灯让他觉得又回到了聚光灯下。 价格也定得很“冠军”,年费八万八,一节私教课八百元,邹市明亲自设计课程,希望能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都能找到方向。 但三个月不到,会员增长就停了,很多粉丝慕名前来参观,一看价位便摇头离开,市场的冷淡让拳馆的账面越发吃紧,租金、工资、物业、水电加在一起,每月支出差不多五百万,这笔数目,就算是冠军,也难以承受。 没多久,管理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,一群从酒店、健身行业转来的员工并不适应他的管理方式,拳馆的运营思路混乱不清。 就在他困于细节的同时,命运更重的一拳又打了过来,2020年疫情让拳馆被迫关门四个月,房租照交、人员照付,但收入为零。 复业后,客人减少,大家对在室内运动犹豫不定。邹市明想转向线上课程,但拳击这种讲究现场互动的项目,搬到网络上根本起不了作用。 为了维持拳馆,他开始不断卖房,北京的家没了,上海的公寓也没了,连洛杉矶的度假屋都被处理掉。 妻子冉莹颖拿出积蓄一起撑,可巨大的亏空像陷阱一样,怎么填都填不满,到了2023年,这家经营七年的拳击中心彻底宣告破产,负债两亿元。 收拾办公室的那天,他摘下墙上那些代表荣耀的照片,静静擦去灰尘,神情复杂,冠军的光环此刻显得格外沉重。 创业的梦碎了,如今的邹市明,重新回到拳台,虽然年纪大了,状态不似从前,他仍靠着直播与粉丝分享自己的经历,继续推广拳击,他明白了,冠军名头能带来热度,却带不来持续的利润。 商业的规则和拳击不一样,它考验的不是力量,而是判断和规划,很多运动员在转型时都会有同样的误区,以为名气就是资本,可市场讲的只是真金白银。 参考信源:上游新闻——邹市明承认“创业失败”,他的投资问题究竟出在哪?
决赛前,王楚钦陪着王曼昱练球,这事儿一下就炸了。不少人直接说,这是好朋友在背后
【2评论】【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