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刚刚 ! 美国和以色列宣布 10月1日,以色列第12频道宣布,美以不同意对加沙停火协议进行重大修改,小修可以,大改免谈。美国高官放话,撤军早几天晚几天、交枪分几步,这些能聊,但想让以色列把安全防线整个拆掉,或让哈马斯继续管加沙,想都别想。以方更干脆,除了技术细节,其余没得谈。(央视新闻) 这话听着强硬,其实早有铺垫。美以这套态度,本质是把自己的方案当“最后通牒”,根本没给对方讨价还价的空间。 核心诉求藏得很死:哈马斯必须彻底出局。美方方案里明着写,加沙战后治理要交给“无政治色彩”的过渡委员会,哈马斯连边都沾不上。 华盛顿和耶路撒冷玩的是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。表面留出谈判余地,实际每条缝隙都焊死了铁栏杆。他们允许讨论撤军节奏,却绝口不提占领本质的改变。 看看加沙现在的样子就明白了。联合国数据显示去年冲突导致超过25万人流离失所,学校医院变成废墟。在这种创伤上谈“技术调整”,就像在废墟上贴墙纸。 美国嘴上说着人道主义,手里攥着的却是地缘政治算盘。他们给过渡委员会贴的“无政治色彩”标签,分明是要把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愿望连根拔起。 以色列的强硬背后藏着更深的不安。真主党的火箭还在北部边境呼啸,他们需要向整个中东展示肌肉。加沙成了杀鸡儆猴的舞台,停火谈判变成心理战的延伸。 国际社会早就看腻了这套把戏。欧盟外交官私下抱怨,这分明是“带着预设结论的谈判”。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直言不讳,说这是“21世纪的新殖民剧本”。 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不该被当作大国博弈的筹码。孩子们在断壁残垣间寻找课本,老人守着变成瓦砾的家园。这些画面不会出现在谈判桌上,却是冲突最真实的注脚。 战争给双方都刻下了伤痕。以色列小镇斯德洛特的居民同样活在火箭弹阴影里。但用封锁回答恐惧,用暴力回应暴力,只会制造更深的仇恨循环。 或许该换个思路了。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时,拉宾那句“和平总要有风险”言犹在耳。三十年过去,谨慎取代了勇气,猜忌淹没了信任。 现在的谈判需要更多智慧。不是计较撤军早三天还是晚五天,而是思考如何让加沙儿童明天能安心上学。不是争论交枪分几步,而是确保粮食药品能顺利送达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中东的“靶子”终于要轮到埃及了?以色列警告埃及:撤下中国导弹,停止用雷达照射以色
【2评论】【3点赞】
用户38xxx90
哈马斯能谈的是能不能活命。其它就应该免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