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觉得累到没力气?原来气血差的人,更该去爬山!
常听人说“没力气就该躺着歇”,但中医老师李辛在《精神健康讲记》里说:“身体的能量不是‘歇’出来的,是‘动’出来的——适度的、顺应身体的运动,能把停滞的气血‘盘活’。”
作为从前“气血虚星人”,现在每周爬一次山,明显感觉手脚不凉了、脸色也亮了——原来爬山才是给气血“充电”的天然方式!
为什么爬山能补气血?3个关键点,李辛老师的理论里早说透了
1. 让气血“动”起来:打通身体的“能量通道”
李辛老师说“气血贵在流通”,爬山时双腿交替发力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“气血泵”,能把堆积在腰腹、四肢的停滞气血推到末梢。
2. 给身体“换”空气:用自然能量补“清气”
《精神健康讲记》里提到“人要多接触‘生旺之气’”,山里的负氧离子就是最好的“生旺之气”。爬山时放慢脚步,用鼻子深吸、嘴巴慢呼,浊气排出去,清气补进来,以前总昏沉的脑袋,会变得特别清爽。
3. 让心神“定”下来:情绪稳了,气血才不耗
很多人气血差,其实是“情绪耗出来的”——焦虑、思虑多会让气血“内耗”。爬山时专注于脚下的路、耳边的风声,反而能让杂乱的思绪静下来。就像李辛老师说的“心神安,气血自足”,心不慌了,气血才能稳稳地滋养身体。
这些“坑”一定要避开,不然越爬气血越差
❌ 不要突然高强度:平时不运动,别一上来就爬陡坡,先从海拔200米内的小山开始,让身体有适应期;
❌ 生理期别硬撑:经期前3天气血最虚,此时爬山容易累到痛经,不如改成山脚散步;
❌ 爬完别立刻吹空调:出汗后毛孔张开,立刻吹冷风会让寒气钻进身体,反而堵住气血,建议找个阴凉处歇10分钟,等汗收了再走。
现在每次爬完山,坐在山边的石头上喝口水,看着远处的树,都能想起李辛老师说的“人要和自然‘链接’”——原来补气血不用靠昂贵的补品,走进山里,让身体跟着自然的节奏动一动,气血就会慢慢好起来。
如果你也总觉得累、没精神,这个周末别躺着了,找座矮矮的小山,慢慢走一走——你会发现,身体里的“能量”,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需要被“唤醒”而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