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己作,就别怨别人!” 安徽蚌埠,女子与男友恋爱多年终于订婚,却因一场“单身派对”酿出悲剧。酒后入住酒店的她,凌晨遭闺蜜新认的“哥哥”趁机进入房间企图猥亵,幸好她在关键时刻惊醒呼救,才避免更严重的后果。虽然涉事男子已获刑,但事件传开后,未婚夫还是选择退婚,女子后悔不已。 李某(化名)和男友恋爱多年,感情稳定,终于在今年订了婚。两人已经确定婚期,家人朋友都翘首以盼。可在婚礼到来前,李某却心生纠结。她一方面憧憬着未来的婚姻,另一方面又对“自由”的失去感到不安。她把心事告诉闺蜜,闺蜜说:“结婚后就没机会了,不如办个单身派对,好好告别一下过去的自己。” 闺蜜一拍即合,约来一群朋友,其中还有个刚认不久的“哥哥”汪某。这个名字后来成了李某噩梦的代号。那晚,大家推杯换盏,气氛热烈。李某酒量一般,很快就醉意上头,瘫倒在沙发上。闺蜜继续陪酒,自己也喝得不省人事。直到凌晨一点多,聚会才算散场。 因为不便回家,两人决定在附近酒店住下。办理入住时,汪某以“哥哥”的身份帮忙,顺手记下了房号。谁也没想到,这一个小动作,为后续的犯罪埋下了伏笔。 凌晨三点,汪某回到酒店。他假装担忧地告诉前台:“房间里的两个女生喝得太厉害,要是出事了,你们责任可大了。” 前台见他之前和她们一同出现,加上两人确实醉酒,就没再核实,直接交出了房卡。 汪某拿到房卡后,径直进入房间。他迅速脱掉衣服,钻进李某的床铺,伸手欲图不轨。此时,睡了两个多小时的李某逐渐清醒,听到有人进来,感觉到床铺异样,猛然惊醒,吓得大声呼喊。闺蜜也被惊醒,两人合力对抗,汪某慌不择路,仓皇逃离。 李某第一时间报警。警方调取监控后,很快锁定汪某并将其抓获。经调查,汪某的行为完全符合《刑法》第二百三十七条所规定的强制猥亵罪构成要件。法院最终判处汪某有期徒刑九个月。 案件看似尘埃落定,但李某的生活却彻底改变。消息传到未婚夫家中,未来公公直言:“一个订婚的女人,大半夜出去喝酒,还能出这种事,不能要。”未婚夫在压力下选择退婚,李某哭着挽留,却再无转机。她不仅成为猥亵案的受害人,也因这一事件背负舆论压力,名誉和婚姻双重受损。 从法律层面分析,汪某的责任首先毋庸置疑。《刑法》规定,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,即使未遂,也构成犯罪。汪某利用欺骗手段获取房卡,再实施猥亵未遂,依法应受刑罚制裁。判处九个月有期徒刑,既是惩罚,也是警示。 其次,酒店也难辞其咎。《民法典》第1198条明确规定,宾馆等公共场所应当对消费者的人身、财产安全承担合理保障义务。而酒店前台在未核实身份的情况下,把房卡交给汪某,这种明显的管理漏洞,直接导致李某遭遇险情。李某完全可以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183条,要求酒店承担精神损害赔偿。 再次,李某作为受害人,还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:一方面向汪某主张赔偿,另一方面要求酒店赔偿并致歉,必要时还可申请司法救助。毕竟,法律不仅要惩罚犯罪者,更要保护受害人。 但冷冰冰的法律之外,还有更让人痛心的现实。李某虽然是受害人,却因一次“单身派对”被推向舆论漩涡,甚至失去婚姻。有人指责她“不自重”,有人感慨“自作自受”。在传统观念下,女性的名誉往往被无限放大,而真正的罪犯反而成了短暂的新闻。 这起案件也提醒人们:成年人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夜间酗酒、缺乏防范意识、过度信任陌生人,这些因素叠加,往往成为悲剧的导火索。法律可以惩治犯罪,但无法弥补由选择带来的连锁反应。 案件落幕,责任人被判刑,酒店或将担责,但李某的人生已无法回到过去,她为自己的放纵付出了代价,这也提醒所有人,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。
安徽,一女子被男友退婚,原因是她去闺蜜处游玩,晚上被闺蜜哥哥的朋友闯进房间,对方
【4评论】【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