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天塌了!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。 黄仁勋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三个月内三番五次往中国跑,还把 “中国市场独一无二” 挂在嘴边,最后还是没能挡住局面失控。这个在中国赚了三十年钱、曾占着 AI 芯片半壁江山的巨头,怎么突然就从 “香饽饽” 变成了 “烫手山芋”? 英伟达曾是中国 AI 领域的 “隐形霸主”。这家企业从 1990 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,靠着 GPU 技术的先发优势,一步步垄断了高端 AI 芯片市场。 巅峰时期,英伟达在全球 AI 芯片市场占据约七成份额,在中国市场的占比更是一度高达九成五,百度、腾讯等巨头的大模型训练几乎全靠它的芯片支撑。黄仁勋每次来华都享受贵宾待遇,他与雷军等中国企业家的合作佳话,一度成为科技圈的美谈。 转折从美国的技术封锁开始。2022 年,美国首次将英伟达的 A100、H100 芯片列入对华禁售名单。英伟达立刻调整策略,推出性能阉割后的 A800、H800 特供中国市场。 紧接着,2023 年美国又出台 “性能密度” 红线,A800 和 H800 也被迫下架。英伟达再次跟进,推出算力仅为 H100 三分之一的 H20 芯片。 H20 成了英伟达最后的救命稻草。2024 年,这款 “阉割版” 芯片为英伟达带来 120 亿至 150 亿美元收入,字节、腾讯等企业一度疯狂囤积,将交货周期拉长到四周以上。 英伟达趁机把 H20 卖到与 H100 相当的价格,赚得盆满钵满。黄仁勋当时或许以为,这种 “量身定制” 能延续与中国市场的绑定。 2025 年的禁令彻底打破了幻想。美国在 1 月发布的《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协议》中,将中国划入限制最严的 D:5 国家组。4 月,H20 芯片正式被纳入出口管制,英伟达不得不计提 55 亿美元损失。消息传来,英伟达股价一度大跌近 7%。 黄仁勋急了。他在禁令发布第二天就连夜飞抵北京,这是他三个月内第三次访华。第三届链博会上,他脱下标志性皮衣换上唐装,用中文开场演讲,反复强调 “中国市场独一无二”。 他甚至公开夸赞华为的创新能力,承认 “华为比我们大得多,技术能力既广又深”。他还提到深度求索公司用 H20 做出世界一流成果,试图证明受限芯片仍有价值。 但中国市场已经变了。美国的 “技术税” 反而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。IDC 数据显示,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的国产算力占比,从 2023 年的 14% 激增至 2025 年的 34.6%。 腾讯云 9 月宣布全面适配华为昇腾芯片,其自研平台让昇腾 910B 的推理性能达到 A100 的 85%,租赁成本却低 16.7%。 英伟达的营收数据给出了最残酷的答案。2025 年第二季度,英伟达在华营收同比下滑 42%。其在华 AI 芯片市场份额直接从九成五腰斩到五成。 更致命的是,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,中国算力规模占比已从 2023 年的 28% 提升至 41%,首次超过美国。 黄仁勋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现实。他在 5 月公开表示,芯片限制已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几乎减半。他甚至预言,即便没有英伟达,华为等中国企业也能找到解决方案,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仍会继续前进。这种表态,与其说是坦诚,不如说是无奈。 美国政府的反复操作更让英伟达处境尴尬。4 月叫停 H20 出口后,三个月又突然批准,但强制抽取 15% 销售分成。 这种 “既要卡脖子又要赚快钱” 的做法,让英伟达沦为政策棋子。7 月 9 日英伟达总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的风光,很快被 1200 亿美元的股价蒸发抹去。 英伟达的困境,本质是错估了中国的决心和能力。这家企业在中国赚了三十年红利,却以为中国永远离不开它的芯片。 它忘了,中国企业在重压下的创新爆发力有多强。从华为昇腾的崛起,到云服务商的自研适配,中国正在构建不依赖外部的算力体系。 黄仁勋的频繁访华没能挽回颓势。中国市场的大门从未关闭,但准入规则已不再由英伟达制定。曾经的 “香饽饽” 变成 “烫手山芋”,不是中国做得 “绝”,而是英伟达和背后的美国政府,亲手丢掉了这块独一无二的市场。 如今的英伟达终于明白,中国不是待宰的羔羊,更不是离不开谁的附庸。当中国自己的芯片能撑起算力需求时,再深情的 “表白” 也换不回曾经的垄断地位。这场从云端跌落的危机,说到底,是巨头对时代变化的迟钝,也是对中国创新力量的低估。
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,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: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,中
【2评论】【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