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,大授衔前,杨宗胜认为,他会被授予中将军衔,再不济也是少将,谁知授衔结

碎星 2025-09-11 23:53:52

1955年,大授衔前,杨宗胜认为,他会被授予中将军衔,再不济也是少将,谁知授衔结果一出来,他却愣住了,满脸不可置信! 杨宗胜的资历并不浅。 早在1930年,杨宗胜就参加了红军,他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,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。 说他是一个“老革命”,丝毫不为过。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杨宗胜长期负责部队的后勤供应工作,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 抗战中,杨宗胜突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,成功为陕甘宁边区筹集了物资。 359旅南下时,中原突围中,杨宗胜都是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,期间,他解决了大量的物资供应问题,其贡献之大,自然是不必多说的。 除此之外,1945年,杨宗胜还短暂担任过湘北军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,并且成功策反了国军起义。 1952年,在评级时,杨宗胜达到了副兵团级。 而副兵团级的将领,大部分是中将军衔。 1955年,在正式授衔前,许多将领根据自己的资历、战功、评级,大概就知道自己是什么军衔。 大部分将领的军衔,和他们事先预料的差不多,只有极少数有变动。 当有老战友问杨宗胜,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时,杨宗胜就说,他可能会被授予中将军衔,再不济也是少将。 对于杨宗胜的回答,战友们并不意外。以杨宗胜的资历和贡献,哪怕不是中将,保底也是少将。 然而,授衔的结果一出来,杨宗胜却愣住了。 因为他既不是中将,也不是少将,而是大校军衔。 杨宗胜对此十分失落,他参军的时间不短,贡献不小,也没有犯过什么错误,杨宗胜就是不明白,他怎么被授予大校军衔了? 杨宗胜就去找了总干部部的相关人员询问情况。 相关人员解释,一开始,是打算给杨宗胜评少将军衔的,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,就改授大校了。 杨宗胜后来才知道,是他“犯错误”了。 在授衔前,有人举报,杨宗胜犯了错误。 杨宗胜是湖南湘阴人。 土改期间,一位地主找到了杨宗胜,说他不反对土改,也愿意交出家产,但他希望我党网开一面,保留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宅院。 杨宗胜认识这个地主,和地主还是同乡,而且他知道,这个地主在抗战中资助过革命队伍。 杨宗胜念在地主对革命有功,且和他是同乡,就动用了关系,替这个地主求情,这才保住了地主的祖宅。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,杨宗胜的这一行为,被认为是犯了“原则性错误”。 有人举报他“阶级立场动摇”、“包庇土豪劣绅”,其行为是“袒护地主”、“任人唯亲”。 授衔前夕,有人就此事写信举报,这才导致军委最终将杨宗胜的军衔降到了大校。对于这个军衔,杨宗胜有些失望、委屈和难以接受。 所以他就拒绝出席授衔仪式,并且还把大校的礼服锁进了柜子中,不愿意穿这件礼服,以此默默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抗议。 老首长王震知道杨宗胜的情况后,就在1956年把他调到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作。 到了新疆以后,杨宗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兵团的建设和开发中,为新疆的生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因为是在地方工作,也避免了穿军装的情况。 王震也安慰他:“别太在意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” 杨宗胜也用自己的行动,证明革命者的贡献和价值并非仅仅由肩上的星徽来衡量。

0 阅读:959

猜你喜欢

碎星

碎星

碎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