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委书记把组织部长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。书记坐在办公桌后,面无表情地看着部长,开口说道:“农业局局长的人选,我觉得县委办副主任是最合适的。他在县委办工作多年,对县里的情况非常了解,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。” 部长微微点头,思索片刻后回应道:“书记,县委办副主任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。” 组织部长手里捏着那份刚整理好的农业局局长人选名单,指尖都有点发烫。名单最上头那个名字,是农业局副局长,在基层干了十五年,从技术员一步步做到副手,全县的农田分布、作物特、农民需求,闭着眼睛都能说个门儿清。上周去乡下调研,还有老农拉着他的手说,要是这人能当上局长,他们心里踏实。 部长捏着名单,指节都有点发白,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。他知道书记定了的事儿,一般不好改,但这农业局局长的位置,真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。他清了清嗓子,往前凑了凑:“书记,您看,农业局这摊子活儿,跟别的局不一样,天天得扎在田里地头,跟农民掰扯种子、化肥、收成,要是不懂行,别说指导生产,怕是农民都不爱搭理你啊。” 书记抬了抬眼皮,手里转着笔:“你想说啥?直接说。” 部长把名单往桌上推了推,露出最上面的名字:“农业局的老张,李副局长,您还有印象不?头发有点花白那个,天天穿双胶鞋在乡下跑的。他在农业口干了十五年,从村里的技术员到局里的副手,哪块地是沙壤土适合种花生,哪条渠的水到了旱季就不够用,他脑子里有本活地图。上次我去李家坳,村主任跟我说,去年春天倒春寒,要不是老张连夜带着技术员去地里指导盖薄膜,那几十亩果树就得冻坏,现在村里见了他都喊‘救命恩人’。” 书记拿起名单,扫了一眼,又放回去,端起茶杯抿了口:“小王(县委办副主任)在县委办跟了我五年,写材料、协调部门,利索得很。农业局现在要搞高标准农田建设,得跟财政、自然资源局这些部门打交道,小王熟门熟路,办起事来少走弯路。” 部长心里有点急,但不敢明着顶:“可高标准农田最终还得农民肯种啊,要是局长不懂庄稼习,跟农民说不到一块儿去,政策再好,落实起来也费劲。老张不光懂技术,跟农民也亲,说话直来直去,农民信他。” 书记放下茶杯,看着部长:“懂技术的人不少,但能把县委的意思原汁原味传下去、落实好的,得靠信得过的人。小王听话,执行力强,这就够了。” 部长张了张嘴,想说“听话不能当饭吃,农民要的是能帮他们多打粮食的局长”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他知道书记的脾气,定了的事,再争也没用。 “行,书记,我明白了。”部长拿起名单,指尖还是烫,心里却有点凉。走到门口,他回头看了一眼,书记已经低头看文件了,好像刚才的对话没发生过一样。走廊里的风有点冷,他裹了裹外套,心里琢磨着,回头得找老张聊聊,不知道该咋跟他说这事儿。
县委书记把组织部长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。书记坐在办公桌后,面无表情地看着部长,开口
叙白呀嘿
2025-09-26 11:49:00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