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么说吧,即使完整拆开了,也根本研究不明白,更别提造出来了。 要知道,现在的英伟达的芯片可不是以前的那种一堆晶体管随便堆起来的了,现在这里面藏着7500多项专利的“加密设计”,想拧开螺丝就看透人家几十年的技术积累,难啊! 就说硬件层面,现在的高端芯片早不是平面结构了,就像盖摩天大楼,你从外面能数清楼层,却看不出钢筋怎么搭、管线怎么布,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光是研发就砸了163亿美元,2.5万名工程师干了3年才搞定,这还不算台积电那边封装工艺出问题导致的量产延迟。 反观咱们的摩尔线程,一次IPO募资80亿人民币,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曾高达1600%,这差距可不是靠放大镜看芯片表面能弥补的,景嘉微从65nm工艺的JM5400做到现在接近GTX 1080性能的JM9271,花了整整十年,这还是在聚焦特定领域的情况下。 更关键的是软件生态这回事,拆开显卡你能看到电容电阻,却看不到CUDA平台里那些优化到骨子里的算法,英伟达光开发者就有450万,中国这边熟悉CUDA的工程师超过150万,这些人写的代码、调的参数才是显卡真正的灵魂。 就像你就算仿出了安卓手机的硬件,没有谷歌服务生态照样不好用,咱们的昇腾刚搞起CANN算子共建仓,首批才合入20多个算子,跟人家几十年积累的软件生态比,确实还在幼儿园阶段。 再说这行业规律,半导体这东西迭代快得吓人,英伟达每年把14%的营收砸进研发,2024财年光研发就花了86.75亿美元,等你费劲吧啦仿出上一代产品,人家新架构都上市了,景嘉微JM9系列性能刚摸到2017年国际中高端水平,这还是倾尽全力的结果,更别说专利这道坎,人家早把技术路线都圈起来了,真要硬抄,官司都能把你拖垮。 其实,咱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搞自主研发,华为昇腾910C用中芯国际7nm工艺,通过架构创新把成本压到英伟达H100的40%,性能却能达到六成,这可不是拆出来的本事,景嘉微从JM5400做到最新的JM11系列,像素填充率提升了近百倍,在信创市场的市占率一年就从15%涨到30%,这些进步靠的是从底层架构开始一点点抠,从开发者社区慢慢攒,昇腾现在也联合20多家伙伴搞算子创新,虽然刚起步,但走的是正道。 说到底,搞芯片这事儿没有捷径可走,拆开显卡研究就像想靠看菜谱学会米其林大厨的手艺,表面步骤都对,精髓全在火候和经验里,咱们现在虽然跟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差距,但景嘉微能进武器装备采购目录,昇腾910系列能拿到23%的国内市场份额,说明这条路走对了。 与其幻想拆解仿制的捷径,不如沉下心搞自主创新,就像爬楼梯和坐电梯,电梯虽然快但容易停电,自己爬楼梯虽然慢,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实,中国芯片要真正站起来,靠的绝不是螺丝刀和放大镜,而是工程师们一行行写的代码,一次次流片的尝试,这条路确实难走,但走通了才是真本事!
“对中国封锁光刻机,最后活不下去的会是西方企业”——荷兰光刻机巨头的这句话,戳
【2评论】【1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