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风雨无阻!宁夏2300师生暴走108里祭英烈,少年一句话全网泪崩
凌晨4点的固原街头,2300个身影扛着红旗,消失在夜色中。** 这是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学生第30年踏上徒步108里的“红色马拉松”——往返54公里,只为在清明节为任山河烈士陵园的391名英烈扫墓。
30年传承:从372人到3200人,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
1995年,时任固原二中校长的韩宏做出一个大胆决定:带领372名初一学生徒步祭扫烈士陵园。彼时,崎岖的山路、漫长的路程让外界质疑“作秀”,但学生们用脚底的水泡和额头的汗水回应了一切。30年后,这场活动已从两校师生扩展至全区自发参与者,队伍壮大到3200余人。
陵园长眠的烈士中,最小的仅16岁。当一名女生颤抖着擦拭墓碑,看到“16岁”的生卒年份时,她突然哽咽:“他们和我们一样大,却再没机会回家……”这句话让现场师生集体泪目。
暴走12小时:山路上的青春誓言
凌晨5点出发,队伍穿越六盘山脚下的林场。最险峻的山路坡度超45度,碎石遍地,学生们却高唱红歌,互相搀扶。八年级的刘博川身上挂满10多个水瓶,他说:“水是给体力差的同学带的,大家一起走就不难!”随行老师刘银娟发现,平日调皮的学生主动背起同学的行李,队伍里还自发设立“安全员”“卫生员”,确保无人掉队。
途中,补给点和救护车全程待命,交警开路、蓝天救援队护航。一名曾因体能不足遗憾错过活动的大学生,为此每天跑步5公里,终于在今年圆梦。
家长群炸锅:从质疑到力挺
活动曝光后,争议四起。有家长担忧:“54公里走10多小时,孩子吃得消吗?”但亲历者用行动回应——一名男生到家后第一句话竟是:“妈妈,明年我还想去!”家长群瞬间沸腾,有母亲感慨:“孩子脚磨破了,却笑着说‘比打游戏有意义’!”
争议背后,是学校30年的周全准备:学生入学便接受体能训练,活动前突击锻炼数月;每班配备2名老师、专业救援员;大巴和救护车尾随,允许体力不支者随时退出。
教育的重量:108里路,胜过100堂课
有网友质疑“形式主义”,但固原人深知其意义——1949年解放宁夏第一战在此打响,364名战士血洒任山河。校长说:“站在烈士墓前,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。”返程途中,学生们将写满寄语的千纸鹤系在陵园松枝上,一名高一男生写道:“你们守护的山河,我们接棒!”
结语:
30年,108里,从少年到中年,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早已超越仪式。当城市孩子沉溺虚拟世界时,西北山区的少年用脚步丈量信仰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他们擦亮的不只是墓碑,更是被浮躁时代模糊的精神灯塔。”
(本文素材综合自央视新闻、宁夏日报等公开报道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)
今日话题:你支持学校组织这类“吃苦教育”吗?欢迎留言讨论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