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。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,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,

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-09-19 15:48:55

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。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,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,为什么不同意?他这句话讲完后,台下的新加坡人一阵哄笑。   说到底,这个国家在“我是谁”这件事上,一直没捋明白。新加坡就那么大,728平方公里,也就比中国香港大一点,从1965年独立那天起,就一直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找活路,可偏偏在“华人身份”上,总是左右为难——既想靠着这层关系沾点文化、经济的光,又怕跟中国走太近,被周边国家当成“中国的小跟班”。   这种拧巴的心态,其实从建国时就埋下了根。当年李光耀定的“多元种族”规矩,表面上是为了让华人、马来人、印度人好好相处,实际上是怕在东南亚这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地方站不稳脚。   政府特意把英语当成通用语,连广东话、闽南话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方言都刻意淡化,甚至把马来语定为“国语”,就是想把这个74%都是华人的地方,硬生生改成“先认新加坡人,再认华人”的国家。   到了90年代更绝,直接不承认双重国籍,逼得不少华人只能在“祖籍”和“国籍”之间选一个,这哪是淡化血缘,简直是在刻意切割。   可新加坡的日子,又离不开中国。经济上,中国连续13年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,2023年两边做生意的钱就超了1150亿美元,苏州工业园那种合作项目,更是把两国利益绑得紧紧的。   但转头在安全上,它又跟美国走得近,不仅让美军用樟宜海军基地停核潜艇,2024年还掏25亿美元买美国的F-35战斗机。   这种“赚钱靠中国,安全靠美国”的操作,在南海问题上看得最清楚——2016年南海仲裁案那阵,新加坡没明着帮菲律宾,却在背后推动东盟发声明,要求中国“遵守国际法”,当时中国外交部直接点出来,说这是在“火上浇油”,这不就是典型的两边讨好,最后两边都想占好处嘛。   更有意思的是,新加坡嘴上说着“同宗同祖”,心里却一直怕被当成“大中华”的一份子。2025年李显龙在国立大学讲话时特意说“新加坡不是华人国家,只是华人多”,这话跟当年李光耀说“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”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   其实也能理解,周边都是马来西亚、印尼这样的穆斯林国家,要是天天强调华人身份,万一被报复怎么办?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黄靖教授就说过一句实在话:“我们可不能当东南亚的台湾,那不是找事吗?”   可李显龙的尴尬就在于,他想靠“同宗同祖”拉近距离,新加坡的实际行动却总在拆台。2024年新加坡牵头搞的“印太经济框架”,明着把中国排除在外,还跟美国签了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,这明摆着是想在经济上跟中国保持距离。   更讽刺的是,一边靠着中国游客赚钱——2024年去新加坡玩的中国游客就超了300万,带来的消费可不是小数;另一边又跟着美国一起说“中国搞债务陷阱”,这种“吃着中国的饭,还砸中国的锅”的操作,让李显龙那句“同宗同祖”听着特别假。   现在的新加坡年轻人,更是不买“血缘”的账。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2025年做的调查显示,45岁以下的新加坡人里,超60%都觉得“先当新加坡人,再谈华人身份”。   这代人从小听的是“新加坡故事”,学历史的时候,郑和下西洋都被简化成“古代的贸易往来”,根本没多少“同宗同祖”的概念。   李显龙在台上讲血缘,年轻人心里想的却是怎么用区块链把樟宜机场做成全球物流的核心,怎么靠技术赚更多钱。对他们来说,老总理的话太“复古”了,跟自己的生活一点不搭边,台下哄笑,其实也是觉得这话不合时宜。   说到底,在现在的国际关系里,李显龙的尴尬,说透了一个扎心的现实:血缘那点情分,远没地缘利益来得实在。新加坡夹在中美之间,既想安全又想赚钱,只能在“认不认祖宗”这件事上反复横跳。   台下的哄笑,不只是笑李显龙的话没说到点子上,更是笑这个小国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的无奈——明明靠着华人身份得了不少好处,却又不敢光明正大地认,这种矛盾,恐怕就是新加坡这辈子都甩不掉的命。

0 阅读:64
朝史暮今天下事

朝史暮今天下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