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8年王近山病危住院,对女儿王媛媛说:我想再见你爸爸一面 王近山打仗的风格,一个字,疯。在朝鲜,他是志愿军三兵团代司令员,上甘岭战役就是他指挥的。据说,战役打得最凶的时候,他三天三夜没合眼,红着眼睛在指挥所里转圈,谁劝都不吃饭,逮谁骂谁。整个司令部气压低得能拧出水来,警卫员、参谋,谁都不敢往前凑。 最后,大伙儿把一个人推了出来:“让老朱去试试。” 老朱,大名朱铁民,比王近山小两岁,是个老司机了。要说给王近山开车,那绝对是个高危职业。将军自己早年翻过车,腿受过伤,所以对司机要求极严,加上他那“疯”脾气,一上战场就要往前线冲,前面的司机没一个干过三个月的,不是被骂跑了,就是被吓跑了。 但朱铁民是个例外。王近山一喊“去前线!”,他也急,但他会一脚刹车踩住,冷静地说:“首长,现在上就是送死,得等炮火延伸了再走。”王近山在旁边拔枪的心都有了,骂他怕死。老朱也不还嘴,就等,等将军火气下去了,再跟他分析。一来二去,王近山发现,这个司机不是怕死,是真懂怎么在枪林弹雨里活下来。 在朝鲜,美军有制空权,白天基本没人敢在路上跑。王近山偏不,非要白天去看地形,说晚上看不清。警卫员都不敢跟,就朱铁民敢开着车拉他出去。俩人一辆车,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玩“猫鼠游戏”,好几次炸弹就在车屁股后面爆炸。就这么着,俩人成了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。 所以,当“王疯子”三天不吃饭的时候,也只有朱铁民敢端着一碗热汤面硬闯进去。 “首长,吃口面,热乎的。” “不吃!拿走!” “您不吃,仗还怎么打?” “打不了也得打!你出去!” 朱铁民没办法,只能往外走。刚到门口,王近山在背后喊了一句:“老朱,你去问问,李德生来了没有?” 这话,明着是下命令,实际上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。他知道,整个司令部,只有老朱是真把他当个人,而不是当个神来敬着。 战场上过命的交情,到底能有多深? 有一次,在朝鲜,战斗间隙,俩人蹲在山坡上。王近山看着满身尘土的朱铁民,突然问:“老朱,你在朝鲜没捞着勋章,但你是个无名英雄。你就是我的腿。说吧,想要啥,回国了我给你办。” 朱铁民搓着手,嘿嘿一笑:“首长,您有的我就有了,我没啥想要的。”他跟妻子结婚多年,一直没孩子,这是他心里最大的遗憾,但他没好意思说。 王近山看穿了他,追问之下,朱铁民才吞吞吐吐地说了。王近山听完,半天没说话,最后猛地一拍大腿:“回国后,我给你找最好的大夫。要是还治不好,我下一个孩子,不管男女,就是你的。” 回国后,王近山的小女儿王媛媛出生了。孩子刚会走路,王近山真的就把她抱到了朱铁民家。当时他们住在一个大院,王家在后院,朱家在前院。从此,王媛媛就有了两个爸爸:一个是威风凛凛的“司令爸爸”,一个是每天接送她、给她扎小辫的“司机爸爸”。 小时候的王媛媛,其实很怕后院那个亲爹。王近山不苟言笑,对她总是很严肃。她想不通,为什么亲生父亲要把自己送人? 王近山的夫人韩岫岩始终无法理解和接受,夫妻感情因此产生巨大裂痕,这件事也成了后来家庭悲剧的导火索之一。可即便如此,王近山也从未收回自己的承诺。对他来说,对兄弟的信义,大过天。 王媛媛长到15岁,穿上军装,回到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部队。在老战友们的口中,她才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“王疯子”,那个16岁参军,20岁就当上红军师长,在抗日战场、解放战争中打出一连串神仙仗的传奇将领。 她开始试着去理解父亲。但真正让她明白那份情谊分量的,是父亲人生最低谷的时期。 1964年,因为著名的“婚变”事件,王近山被一撸到底,开除党籍,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,被下放到河南一个农场当副场长。 就在所有人都避之不及时,朱铁民却像没事人一样,每个月雷打不动地从北京坐火车去河南看他。 后来王近山自己说:“那几年,老朱比我亲兄弟还亲。” 直到1969年,许世友将军向毛主席求情,王近山才得以复出,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。他东山再起后,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朱铁民,让他来南京继续给自己开车。 回到1978年的那个病房,当王近山说出“我想再见你爸爸一面”时,王媛媛才彻彻底底地明白了。父亲临终前最牵挂的,是那个在战场上能为他挡子弹、在他落难时不离不弃的兄弟。这份感情,早已超越了血缘,超越了上下级。 朱铁民接到电报,连夜从北京赶到南京。两个加起来超过120岁的老人,在病床前见了最后一面。王近山已经说不出话了,只是眼睛一直看着他。朱铁民握着他冰冷的手,就像当年在朝鲜的冬夜里一样,哽咽着说:“老首长,我来了,您放心,媛媛有我呢。” 2008年,王媛媛将这段往事写成了书,书名就叫《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》。她不再有任何怨言,反而充满了自豪。因为她的人生,见证了一种如今这个时代稀缺的情义:一种叫作“承诺”与“担当”的东西。
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。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,避重
【1评论】【1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