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内经: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就是它   从《黄帝内经》视角看胆囊炎的病因与

陈玉龙谈养护 2025-09-03 10:30:51

黄帝内经: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就是它   从《黄帝内经》视角看胆囊炎的病因与现代启示 从《黄帝内经》理论来看,胆囊炎的发生主要源于长期不良习惯的积累,核心可归为以下三大病因,且各有明确的病理逻辑与实用提示:   1. 情绪因素(第一名元凶)   《内经》理论依据:“百病生于气也”。 病理流程:长期压抑、恼怒等负面情绪→干扰肝脏“疏泄”功能(可理解为肝脏调节气机、输送物质的能力)进而导致胆气郁结不通胆汁排泄受阻、无法正常流通长期淤积在胆囊内,逐渐发展为胆囊炎。   实用提示:若经常感到两侧胁肋(肋骨下方)胀痛,且症状在情绪波动(如生气、焦虑)后明显加重,调理需优先从管理情绪入手,比如通过疏导、放松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。   2. 饮食因素(急性发作导火索)   《内经》理论依据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(意为饮食过量或不当,会损伤肠胃功能)。   病理流程:长期偏爱油炸、肥腻、辛辣食物,或酗酒无度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脾胃“运化”功能失常(类似消化、代谢能力下降)体内生成“湿热”(可类比为代谢废物堆积)湿热向上熏蒸肝胆使胆汁变得浓稠、排泄不畅,轻则引发急性炎症,严重时还可能形成胆结石。   实用提示:急性胆囊炎的发作,常与一次“大鱼大肉、开怀畅饮”的饮食行为直接相关;因此,“控制饮食”是预防其急性发作的关键,日常需减少高油、高辣食物及酒类摄入。   3. 外感因素(环境诱因)   《内经》理论依据:“湿热相薄,……民病黄瘅”(“黄瘅”即黄疸,部分胆囊炎患者会伴随皮肤、眼睛发黄的黄疸症状)。   病理流程:外界环境中的“湿热邪气”(如盛夏潮湿闷热的气候、长期所处的潮湿环境)侵袭人体与体内已有的湿热(多由饮食、情绪问题积累)相互叠加、加重→阻塞胆道(胆汁流通的通道)进一步影响胆汁排泄,诱发或加重胆囊炎。   实用提示:若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,频繁感觉身体沉重、乏力,且胁肋部不适(如胀痛、闷胀)加重,需警惕可能是“外感湿邪”叠加体内问题所致,可通过改善环境湿度、适当祛湿来缓解。   《黄帝内经》的现代启示 《黄帝内经》对胆囊炎的认识,不仅构建了「胆主决断」「六腑以通为用」「肝胆相表里」的理论框架,更为现代预防与调理胆囊炎提供了传统医学的核心思路。

0 阅读:48
陈玉龙谈养护

陈玉龙谈养护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