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6年,张学良去表哥家回礼。谁知,一进门表嫂就把他拉进房间问:“汉卿,你喜欢我吗?”之后两人就抱在一起。父亲张作霖知晓此事后,差点气晕过去。 1916年的中国,乱得像一锅粥。清朝刚倒下没几年,各地军阀你争我夺,中央政府有名无实。东北这边,张作霖靠着硬实力成了大佬,手握重兵,野心勃勃。他的儿子张学良,小名汉卿,从小就被当成接班人培养。虽然才15岁,但已经跟着父亲混迹军营,学着怎么带兵打仗,怎么在乱世里站稳脚跟。张作霖对他期望很高,希望他能扛起家族的大旗。 那天,张学良奉命去表哥家还礼。表哥是张作霖的亲戚,家里条件也不差,表嫂林氏是个有点名气的女人,长得漂亮,会来事儿。按理说,这趟任务很简单,就是走个过场。可谁也没料到,林氏一见张学良,就起了别的心思。她直接把他拉进房间,问了那句让人懵圈的话:“汉卿,你喜欢我吗?”张学良年纪小,没见过这阵仗,脑子一热,两人就抱上了。这事儿要放在现在,可能就是个八卦,可在当时,简直是炸了锅的大事件。 消息传出去,张作霖气得差点没缓过来。他不是普通人家的小老头,是东北的军阀头子,讲究的是面子和权威。儿子跟表嫂搞这一出,不仅丢了自家的脸,还让外人看笑话。更别提这事儿还牵扯到亲戚关系,传出去简直是乱了套。张作霖当时就下狠手,把张学良叫回来一顿收拾。据说那场面,旁人都吓得不敢吱声。他心里清楚,这不只是儿子的错,林氏那边的主动挑拨也脱不了干系。可再怎么说,张学良年纪小,没把住底线,也是事实。 为了收拾这烂摊子,张作霖赶紧给张学良安排了婚事。对象是于凤至,比张学良大4岁,家境不错,人也稳重。张作霖想着,结了婚有个正经媳妇管着,儿子就不会再瞎闹了。1916年底,这桩婚事就办下了。于凤至后来确实成了张学良生活里的支柱,陪着他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。但这婚事并没完全堵住张学良的心。他跟林氏的关系并没马上断干净,后来还偷偷摸摸见过几次。林氏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,她仗着张学良的身份,日子过得挺滋润。 不过,这段地下情没持续太久。没过几年,林氏跟一个俄罗斯马戏团的家伙跑了,还卷走了一大笔钱。她丈夫,也就是张学良的表哥,算是倒了大霉,家里被搞得一团糟。这事儿传开后,张学良也挺不是滋味。他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,总有点后悔的意思,说自己年轻不懂事,被人牵着鼻子走。可另一方面,他也承认,林氏那股子大胆和热情,是他那时候很难抗拒的。 张作霖对这事儿的处理,其实挺有他自己的逻辑。他不是单纯发脾气,而是想通过婚事把儿子拉回正轨,同时保住家族的地位。在那个年代,军阀之间斗得你死我活,内部再出这种丑闻,很容易被人拿来当把柄。张作霖的怒火,一半是气儿子不争气,一半是怕外人趁机搞乱东北的地盘。他虽然手段硬,但也算用心良苦。 这件回礼风波,对张学良的影响不小。他后来的人生里,能看出这段经历留下的影子。跟于凤至结婚后,他慢慢收了心,但年轻时的那股冲动劲儿,还是会在别的地方冒出来。比如后来跟赵一荻的那段感情,又是另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。可以说,1916年的这档子事,是他从少年到男人的一道坎儿。过了这坎,他才明白,有些东西不能随便碰,有些责任必须得扛。 回过头看,林氏在这件事里不算啥正面人物。她主动勾搭张学良,又卷钱跑路,怎么看都不是啥值得夸的人。但也得承认,她抓住了张学良那时候的心态——一个15岁的小伙子,半大不小,正好奇又没啥定力。她不是什么悲情女主,就是个现实里会算计的人。张学良后来也说过,这事儿让他看清了不少人的真面目,也算是个教训。 张作霖的反应,说不上对错。他是老派人,讲究家族和规矩,儿子干出这事儿,他不气才怪。可他也没把张学良往死里整,反而给他找了条出路。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下,已经算宽容了。要是换个更狠的军阀,没准直接把儿子锁起来,或者更糟。 这故事放到现在看,可能有点狗血,但搁在1916年,那就是个大事儿。它不光是张学良个人的经历,还反映了那时候的社会——乱糟糟的秩序,军阀家族的权谋,还有人性的那些复杂东西。张学良后来能成为“少帅”,跟这段经历脱不了干系。它让他早早见识了世面,也让他学会了怎么在乱世里站稳脚跟。
李敖评价张学良时,坦言“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”,他的原话是这样的:“张
【1评论】【2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