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在汉王朝获得的最高身份是“左将军”,这也是他给麾下的文武官员册封时不得不发明
刘备在汉王朝获得的最高身份是“左将军”,这也是他给麾下的文武官员册封时不得不发明一堆杂号将军的原因。曹操虽然擅权,但名义上大汉王朝仍在,他所册封的官员名义上都是汉朝的官员。要与这样的人竞争,有多难自然不必多说了。所以,在没有获得诸葛亮这种战略性人才之前,刘备依附过老同学公孙瓒,也就是赵云的前上司。后来又依附陶谦、曹操,还抱过袁绍的粗腿,受庇于刘表,甚至和吕布结盟。不过,这未必是坏事,这些年他的地盘虽然屡得屡失,但是他
积攒了名望;虽然打了不少败仗,但却锻炼了他的业务能力。
其实,当时有资格称“大汉皇叔”的,绝不止刘备一人。益州牧刘璋、用州牧刘表、兖州刺史刘岱、扬州刺史刘繇、幽州刺史刘虞都称大汉皇叔。刘璋、刘表刘岱、刘繇是西汉皇室宗亲,只有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源的五世孙,血缘上与汉献帝最近。当然,这个近也是相对而言的。那么,为何这些人都败亡了呢?
首先,刘备勇于一直扛起“皇叔”这杆旗子,屡仆屡起,不甘为他人门下,吸取失败经验,积累了军事素养和地方施政能力。其次,扩大基本盘,也就是借壳上市,早期依附公孙瓒,后来借荆州,其实是一个思路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夺取益州,也是这个思路的升级版。最后,尽可能地吸纳人才,这可以说是刘备最欠缺的。当然,自从得到诸葛亮,他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巨大加持。在远期规划上,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,依旧不遗余力地吸纳人才。武将除了关、张、赵之外,黄忠、马超、魏延也加盟了。在综合性人才方面,有法正、李严、黄权等人。可以说,刘备的人才资源达到了巅峰时期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刘备夺取汉中,在群僚拥戴下,称“汉中王”。这个名号,正是汉高祖刘邦获得的封号。
曹操死后,曹丕继承其父魏王的爵位,并在延康元年(220)逼迫汉献帝禅位,自己登上皇位。
次年,刘备才登基称帝,以继承大汉统绪。从中平元年(184)24岁的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开始,到称帝,他奋斗了整整38年。然而,仅仅登上皇位3年,他就因兵败夷陵,在白帝城驾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