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落地天津,先打给泽连:是真斡旋,还是大国梦的自我加戏? 这事儿一出来,我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:喧宾夺主。 咱们好不容易把上合峰会办到天津,规格摆到这儿,联合国秘书长、普京、各路大佬全来了,结果莫迪刚落地第一件事,不是低调谋局,而是给泽连斯基打电话,还第一时间往社交媒体发。他想干啥?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:在中国的舞台上,他莫迪才是“和平使者”。这就很微妙了。 印度式“双修”:嘴里喊和平,手里抓便宜 莫迪现在的外交玩法,说白了就是“两头占便宜”。 一边靠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。数据显示,俄乌开打后,俄印双边贸易额直接翻了三倍,从300亿美元飙到今年预计的1000亿美元。印度靠低价俄油续命,靠俄制武器撑门面,这些都是硬依赖。 另一边,他又要在国际场合装作“调停者”,强调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,要在舆论上做出“负责任大国”的样子。于是他一落地天津,就急着和泽连通话,刷存在感。 问题是,这种“嘴上和平、手里便宜”的操作,很快就被识破了。泽连斯基起初还挺感动,一个非交战大国肯为乌克兰发声,多好。结果发现,除了口头支持,莫迪啥实质都不给,连军援都不敢提。乌克兰媒体后来就讽刺,说印度“嘴和手完全不一致”。 印度的大国梦:困在“能力天花板” 印度的问题,从来不是没有野心,而是缺乏硬实力。 8月11号,莫迪已经和泽连通了一次电话,说的内容和这次几乎一模一样:必须有乌方参与、和平解决是立场。听起来挺漂亮,但连乌克兰人都懒得当真。因为印度没有像样的经济杠杆,更没有中立信誉。 咱们国家劝和促谈是怎么做的?比如伊朗和沙特世纪大和解,先把事儿办成,再淡淡地放消息,甚至有些细节都不讲,靠结果说话。反观印度,是“先喊口号,再补细节”,结果就是谁都不信。 莫迪想复制中国的角色,但缺少硬实力支撑,最后只能沦为“自我加戏”。 为什么非要在天津演这出? 这就有意思了。 天津峰会,是咱们中国第五次办上合组织峰会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。议题由咱们设定,本来是展示多边合作的平台。莫迪非要在这个时间点,给泽连打电话,并且大张旗鼓发社交媒体,就是要借咱们的舞台,把自己推到聚光灯下。 这其实暴露了印度心底的焦虑: 它在西方眼里,要表现出“民主积极分子”的人设; 它在俄罗斯眼里,又要维持能源和军火买家的特殊待遇; 它在国际社会,还想打出“南方领袖”的旗号。 结果三边一摆,成了个四不像。英国媒体点评得很直白:俄罗斯是印度大国梦的支柱,西方是它不敢背对的观众席。 三重天花板,印度绕不过去 短期来看,印度想搞“三赢”: 低价油保经济, 俄制武器保国防, 西方默许保地位。 但长期看,莫迪的大国梦,绕不开三重天花板: 军备依赖锁死战略自主。印军太多装备靠俄罗斯,想转型都难。 美俄对立压缩回旋空间。两边都要讨好,迟早被逼选边。 调解人角色缺乏硬实力。没有经济杠杆和中立信誉,注定做不成。 所以莫迪今天在天津上演“给泽连打电话”的戏份,说白了就是——想让世界记住印度的身影,但却没有办法把话说到点子上,更没有能力把事做下去。 印度的大国梦,还在做 半个世纪前,尼赫鲁在联合国痛斥殖民主义,想扮演第三世界的领袖。今天,莫迪在俄乌冲突边缘继续加戏,骨子里还是那个大国梦。 但现实和理想之间,差了一个“硬实力的鸿沟”。中国能把伊沙握手办成事,是因为经济、外交、信誉三重支撑。印度缺乏这一切,最后只能在峰会舞台上刷存在感。 莫迪看得见星辰,却踩不碎现实的玻璃天花板。 我倒觉得,这事给我们也是个提醒: 舞台是咱们搭的,别人来唱戏是必然,但谁是主角,谁是配角,其实一眼就能看穿。 你觉得,莫迪这波是精明操作,还是自我消费? 参考文献: 莫迪与泽伦斯基通话重申印度支持和平解决方案 Yahoo奇摩新闻 莫迪在与泽连斯基的通话中重申印度对乌克兰和平解决的支持 路透社
莫迪落地天津,先打给泽连:是真斡旋,还是大国梦的自我加戏? 这事儿一出来,我脑子
浅瞳
2025-09-01 19:04:00
0
阅读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