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9月,在山西大同南部的山路上,一支5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正向原平镇方向急行军,队列中,有一个骑马佩戴少将军衔高大魁梧的壮汉,格外引人注目。 1937年秋天,山西北部的风里带着凉意,一支中国军队正紧赶慢往原平镇开拔。 队伍里那个骑着马、个子高出旁人一头的,是晋绥军196旅旅长姜玉贞。 他是山东菏泽人,那年四十三,行军打仗整整二十五年,是一员出了名的猛将。 姜玉贞接到命令,要他死守原平七天。 他清楚得很,这“死守”两个字背后是啥意思——他们得用血肉之躯,拖住兵力雄厚、装备精良的日本板垣师团。 对方足足有七万多人,坦克、大炮、飞机要啥有啥,而姜玉贞手头只有五千来个弟兄。 队伍是9月30日赶到原平的,人困马乏,但连口气都没喘就开始修工事。 姜玉贞下的头一道令就是:全力备战,谁也不许撤。 10月1日,日军先头部队扑到城下,飞机在天上炸,重炮往城里轰,戴着钢盔的鬼子兵嗷嗷叫着往上冲。 恶战就这么开始了。 姜玉贞打仗向来亲自上前线,哪儿枪声密,他就出现在哪儿。 他身材高大,脖子上总挂两颗手榴弹,在阵地上特别显眼。 他说,这样弟兄们一眼就能看见他,就知道旅长在、阵地就在。 原平火车站是双方拼得最凶的地方,几番易手。 有一回鬼子在坦克掩护下夺了站台,姜玉贞二话不说,抄起冲锋枪,亲自带敢死队往上冲。 最终他们把阵地硬生生夺了回来。 打到10月7日,196旅拼光了过半人马,但七天守期总算熬到了。 正当队伍准备撤时,第二道命令又来了:再守三天。 姜玉贞牙一咬:“有我姜玉贞在,就有原平在!” 伤亡越来越大,弹药也快打光。 第二天,日军用重炮炸开城墙,涌进城内。 196旅退进街巷,靠着残垣断壁和鬼子一间房一堵墙地拼。 他们甚至把鬼子扔过来的手榴弹捡起来再扔回去。 10月10日,三天又熬到头了。 此时五千多人的旅,只剩不足五百人。 姜玉贞带着残兵从预先挖好的地道突围,他自个儿坚持断后。 天快亮时,他们被日军发现,坦克、骑兵追了上来。 交火中,姜玉贞腿中弹,重伤倒地。 卫士想抬他走,但他知道目标太大谁也走不掉,就吼着让他们先走:“全旅弟兄差不多都倒在这儿了,我要陪他们。” 追上来的鬼子发现他后,残忍地用刺刀将他杀害,并砍下了他的头颅。 姜玉贞和196旅用几乎全员战死的代价,把日军硬生生拖在原平整整十天。 为忻口布防争得了宝贵时间。 后来,国民政府追授姜玉贞为陆军中将。 毛泽东也曾赞扬他“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”。 新中国成立后,山东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。 如今在姜玉贞的家乡山东菏泽辛集镇,人们建起了一座烈士纪念馆,用来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雄。 老话说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姜玉贞将军就长眠在他奋战过的三晋大地上,他誓死坚守的故事,也会一直传下去。 信息来源: 百度百科 - 原平保卫战 人民网 - 抗日英雄谱:太原会战烽火燎原 百度百科 - 姜玉贞 人民政协网 - 姜玉贞率部誓死守原平 菏泽广电网 - 英勇杀敌的革命烈士:姜玉贞
1937年9月,在山西大同南部的山路上,一支5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正向原平镇方向
海诚看趣事
2025-09-01 00:23:52
0
阅读:37